相信很多人从小到大,在聆听父母师长关于学业和工作的教训时,常常会听到一句话:要用心。
包括现在自己做了父母,当了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看到孩子字迹潦草,作业敷衍,坐立不定时,也常用这句话来教导孩子:要多用心。
一直没有觉得这句话有什么问题。但是有一天,我发觉自己“用不起”心了。
网络照片,侵权则删
有一天,因为工作上的一点事,导致心情沮丧。那天中午,我躺在床上,只觉得心情无比沉重。
这种沉重感太熟悉了。这几年里,每当遇到一点问题,都仿佛天降一块巨石,直接从头顶压到了心上,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这次也一样。我辗转反侧,只觉得心里怎么都不舒服。就在难受之时,忽然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句话:为什么每次都让问题往心里去?应该往脑子里去。
这不知从何而来的一句话让我一瞬间怔住,随即豁然开朗:是呀,为什么每次遇到事情都放到心里,而不是大脑里?
这一句反问,当时便让我身上那种压力一轻。
网络照片,侵权则删
接下来几天,我一直都在琢磨那句往心里去和往脑子里去的区别。
在习惯遇到事情用心之前,可以说我既不用心,也不用脑。我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人在生理年龄不到时,总是天真些。
到了一定年龄,好像是快接近三十时,我不知不觉开始用心。
也就是说,以前不会过多思考旁人的话和态度,但是从那个时候起,开始自发自觉的琢磨。
琢磨这些事情是好事,它意味你真正开始成熟。但是我用错了方法。
我把所有的这些都放在了心里。好的,坏的,开心的,不愉快的,统统往心里装。可是,好比面对一个喜欢我们和一个不喜欢我们的人时,我们其实更关注地是不喜欢我们的那个人的意见。
因此,虽然我把所有好的坏的都装到了心里,但最后占据主要位置的,全是那是那些不好的。甚至到了最后,好的,我认为理所当然,而那些坏的,一股脑儿全沤在了心里。
它们沤在了心里,让人如此不舒服,让我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和精力一层层自我分析,自我排解,以至于忘记了更为重要的事:那就是,面对遇到的问题,到底该怎么办?
我被困在情绪里,更准确的说,被困在心里,根本没有空间想一想我应该怎么办,应该怎么应对?
网络照片,侵权则删
有的人看到这里可能会很不解: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为什么会选择首先解决情绪?
可是这个世界的人多种多样。同样走在沼泽地里,总有人会第一时间找到其中的道路,顺利通过。也有如我这种总是要失足塌陷进去好多次,才能找到一条路的人。
如今,我有意识地开始控制自己。尽量让自己的心重新空下来,让脑子加足马力动起来。
之前那些被困在心里的经历有什么收获吗?也许有,虽然我现在一时还想不到。
但是,因为自己经历过一遍,因此我希望我的孩子最好能成为前一种人: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寻找解决之道,而不是困在情绪里动弹不得。
把心空下来,用它来装风景;把脑子转起来,让它领着自己前进。
网络照片,侵权则删
从那天中午之后,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我把之前常说的“多用心”改为了“多想想”。
想一想具体是什么问题,想一想有什么解决方法,想一想除了现有条件还差什么……
心很珍贵。它应该平和稳定,它应该轻松,它应该在阳光和愉悦之中,领着我们,领着我们的孩子轻身向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65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