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倍股和10倍基金是不少投资者热衷的,但很少有人花些时间研究,尤其是这些10倍标的演变的过程,对投资者有很多启示,10倍股有两个关键的转变;而10倍基金中,还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对应不同的风险因素,这几年也有一个关键的转型。
10倍大牛基背后市场因素思考:
截至到2020年9月,A股自成立以来收益率超过1000%的基金已经增至40只,大部分成立于2002年至2006年的主动权益基金,自2002年以来上证指数涨幅接近100%,公募基金产品数量已经超过6400只,基金收益率差异十分巨大,有亏损的,有10倍的牛基。
华夏大盘精选,自2004年8月11日以来,该基金收益达到超34倍;而嘉实增长、兴全趋势投资、富国天益价值和景顺长城内需增长等成立来收益率也超过了20倍。其余35只基金收益率超过了10倍。这些基金有一些共性:第一,这些基金均是成立于市场熊市或低位周期中,应验了基金的规律,“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那些在牛市或强势周期的基金,虽然可以在初期拿到大量资金,但由于市场高位,因此随着强弱更迭,反而后期业绩并不好;相反,熊市周期中,基金发行受阻,但市场却是风险收益比较好,资金收益往往不错,随后吸引注意获得更多资金,良性循环。
第二,由于是主动基金,对于基金经理的能力和稳定周期要求较高。如排名靠前的基金中,华夏大盘精选的王亚伟,嘉实增长的邵健,兴全趋势投资的王晓明,富国天益价值的陈戈,景顺长城内需增长的李学文等,都是明星基金经理,有较长时间的稳定周期,发挥自己的思路,实现较好的收益。更是有类似富国天惠精选成长,朱少醒自2005年11月16日该基金成立时便管理至今,该基金成立来收益超过18倍。
基金类别背后的玄机:
这些10倍基金大部分还是主动基金,就是靠基金经理进行个股选择,以及仓位的控制;鲜有被动指数基金,ETF等,为何?一方面有初期ETF等背后指数基金发行较少,2016年之后才逐步增多,最近两年是一种井喷的情况,所以就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是被动指数基金,本身不需要基金经理有太多操作,而是被动模拟指数,在于指数功能性本身,那么需要投资者自己做一些波段或定投等操作,单纯指数本身实现几十倍收益的难度比较大,毕竟指数也是有牛熊和涨跌周期的。
主动型的基金是根据基金投资方向、类型、基金经理投资策略等主动进行资产配置,是取得市场的超额利润。因此,基金收益完全来自于基金经理的思路能否完全实现,因此当经理变动导致思路无法执行完整,或者说思路和市场不符时(如市场的阶段热点和基金经理擅长的领域不符合),还有就是个股暴雷时,就会导致不确定因素。个人投资者偏好利润最大化,所以是主动型基金的主要持有者。
被动型基金(指数基金),选取特定的指数成份股作为投资的对象,通过试图复制指数的表现,达到跟踪市场行情的目的,力求和所跟踪指数共进退。机构投资者是被动型基金的主要持有者(如图,这是源于长期来看,被动型基金的随机因素少)。指数退市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它不受黑天鹅影响,即使个别股票遭遇黑天鹅,也因为一只股票占比较小的原因,影响不大;而且指数定期就会更新成分股,保证其可靠度。当然,既然是指数,就必然不会有超额利润,只是市场平均利润。接下来,换一个角度,分析市场中10倍股的两个变化,由此进一步强化被动与主动选股中的优劣,这直接决定了投资者策略选择,供大家研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62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