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无论做什么都比别的孩子慢半拍,你会怎么办?焦急?失望?还是把所有的焦虑都压到孩子身上,埋怨“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一个笨孩子”?
晨晨小的时候,是一个很慢热的孩子。
我妈说我一岁就会说很多话,可是这孩子三岁了,还只会叫爸爸妈妈,邻居都觉得我们是小哑巴。
带他去逛街,路上看见高高尖顶的亭子,别的小朋友都兴高采烈,好奇地跑来跑去,而他呢,只敢站在远远的地方仰望,一脸忧虑地说:“妈妈,这个房顶要是塌了怎么办?”
“不会的,你只管放心去玩。”
在我的一再保证下,他才无比谨慎地,往亭子那边挪了挪。最后还是很快撤了回来。
大概在我们第五次经过那个地方的时候,晨晨才敢进去玩,也许是终于确定了“房顶不会掉下来。”
等他再大一点的夏天,看见别的小朋友在玩水,他兴致勃勃,想学游泳,我和他爸爸很支持,买了全套的装备,还报了课,专门教他。
可是仅仅去了一次泳池,就再也没去过了。
第一次去,教练在旁边教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下水了,可是他愣是在水池边瑟瑟发抖,最初信誓旦旦学游泳的劲头全没有了,无论教练怎么引导都不奏效。
爸爸着急了,觉得晨晨是因为跟教练不熟悉,于是亲自带他到浅水边,那水估计也就没过孩子的腰,还带着游泳圈,他依旧不敢下水。
最后好不容易劝说他下水了,就趴在水池边一动不敢动,爸爸气得扭头就走,晨晨也耷拉着小脸,默默跟在爸爸后面。
一路上孩子爸爸都在埋怨,什么笨蛋、废物,言辞极其凶恶,以至于倒车的时候,情绪估计还停留在儿子身上,一个不小心,跟后面的车亲密接触,又跟人纠缠了半天。
晨晨一脸呆萌地看着我们,仿佛根本不明白爸爸为何这么生气,我们唯一能看到的,就是面对爸爸的怒气,他感到伤心。
还有一次,他看见蹦床,非要去玩,等付了钱,他却只站在边缘,看别的孩子玩,自己一动也不敢动。
胆小、刺毛、我们觉得很多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在他的眼里都是天大的难题,再怎么引导都不奏效。
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太多了,我甚至怀疑是不是因为,我工作的关系让孩子在娘胎里受了很多刺激,因此才会这样。
我一边自责、一边焦虑、忿忿不平,后来逐渐坦然,也许孩子就是这样吧,资质平平,是我们抱希望太大,这样无论多大人还是孩子都是一种折磨。
没有人知道,这当中走过多少失望的时刻,孩子受过多少白眼和奚落。
好在失望的太多了,反而心态放平了,不再给孩子太大压力。
他能学到哪里算哪里,我们也不再勉强,不敢下水就不去,读书记不住,那么就给他多讲几遍,不敢玩激烈的活动,就带他去爬爬山,去公园喂喂小鸭子。
可是就在不经意间,有一天,他忽然稳稳骑上了,生日的时候爷爷送的已经落灰的自行车,那个自行车已经在车库放了好久,因为他碰都不敢碰。
慢慢地,我们没有逼迫他,他反而尝试的东西越来越多,轮滑、游泳,画画,而且画画特别棒,多次被老师夸,有天赋。
我也无比庆幸,还好当初放平了心态,没有一直给孩子压力。只是静待孩子开花的日子。
2、
曾经看过这么一首小诗《纽约比加州早3个小时》:
纽约时间比加州时间早三个小时,但加州时间并没有变慢。
有人22岁就毕业了,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的工作;
有人25岁就当上CEO,却在50岁去世;
也有人迟到50岁才当上CEO,然后活到90岁。
有人依然单身,同时也有人已婚。
奥巴马55岁就退休,川普70岁才开始当总统。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时区,有的人走得比较快,有的人走得比较慢,但其实大家都在自己的时区里有着自己的步程。
就像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我们无须嫉妒先开的花,或是嘲笑晚开的花。
我们只需静静等待,花自然会开。
在《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书中的孩子恰好跟晨晨的症状很像:
爸妈都是配音演员,可孩子到三岁才学会说话;
爸妈学习成绩优异,可是孩子学什么都慢,
无论学滑冰,下棋,孩子都是一脸茫然,把教练折磨的主动要退费。
但是爸妈在一遍遍的失望后,并没有放弃孩子,而是把孩子看做一朵晚开的花,比以前更有耐心,慢慢等待,直至花开。
结果孩子却慢慢跟上了节奏,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一般的孩子。
看完之后,再对比自己的孩子,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他懵懂、天真、胆小得与自己的年龄不相符,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与耐心,从容淡定地继续我们如常的生活,孩子,终会有绽放的一天。
每个孩子的花期不同,有的绽放的早,有的需要你不断的施肥、浇水、才能慢慢发芽绽放。他只是比别人更慢热,需要更多的守候和耐心。
3、
绘本《阿虎开窍了》中的老虎Leo,他也是一朵晚开的花,却依旧有着自己的绚烂。
Leo从小做什么都不擅长,不会读书,不会写字,甚至不懂得讲话,还整天邋里邋遢。
作为百兽之王的爸爸肯定坐不住了,他十分焦虑地问妈妈:“我的孩子到底有什么问题?”
妈妈反而心平气和地说:“他很好,他没开窍,是一朵晚开的花朵。”
于是呢,老虎爸爸每天都绕着儿子观察,可是儿子还是没有任何开窍的迹象。
妈妈笑着提醒他:“你总是观察他,他会有压力的,他就开不出花来啦!”
于是爸爸,就再也不总是盯着他了,只是耐心等待。
春去秋来,冬去春来。
终于有一天,Leo学会了读书与写字,也懂得了说话,送给爸爸妈妈的第一句话就是“I made it(我成功了)!”
也让我更加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花儿,玫瑰有它的艳丽,百合有它的高雅,风信子有它的温柔,我们不能要求他们趋同。
时机一到,他们终究会绽放,让世人发现自己恰如其分的美。
4、
每一朵花都有自己开放的季节,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亦有快有慢,但无论快慢都无优劣之分,只是节奏不同罢了。
有的花绽然盛开,有的花含苞待放,就像有的孩子热情奔放,有的孩子沉静内敛,那些开花比较慢的孩子,总是会被我们疯狂催促。
因为,我们老是忘记,慢孩子不是笨孩子,他们只是天性如此。
为人父母,我们要做的就是别着急,慢慢等待。
鼓励孩子尝试新的事物,一次两次,一百次失败都没关系,最重要的就是无穷的耐心和等待。
再多给他们一点点时间,晚开的花甚至更绚烂,更让世人所赞叹。
《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这本书给了我太多的启示和体会,很多育儿书都会告诉你千篇一律的大道理,可是真正在实践中,才发现,这种道理有时候除了让我们更加焦虑并不奏效。
这本书告诉我们,只有父母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论之。
孩子要不要一味地表扬?能不能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激励自己的孩子?老人带娃真的都是坑?成长的道路上,除了大道理,其实更需要父母的小智慧。
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一些育儿难题,在看完之后,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期待你也可以看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59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