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一个不断成长、变化着的个体,在孩子的幼年时期我们在教育的方向主要在孩子性格的养成方面,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就逐渐的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再随着家长的意志去做事,所以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要分步走,对孩子和家庭的氛围都有好处。
教育孩子要趁早
人们普遍认为,孩子年纪小,不用对孩子有太多要求,他们听不懂大道理,孩子就应该在童年好好享受童年时光。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孩子在六岁之前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我们要注意约束孩子的行为,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对孩子将来的发展都大有益处。俗话说的三岁看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青春期的孩子说教点到为止
青春期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叛逆,很容易跟父母反着来,这时候我们前期给孩子打下的基础就显得非常重要,做父母的要注意,我要相信孩子,不要总是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对孩子说教。
孩子的行为出现了问题以后,我们可以适当的提点,不要抓住孩子的错误不放,否则只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比如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我们不要抓着不放,而是学会让孩子为自己的成绩负责,孩子感觉到了被尊重,自然就知道好好学习了。
让孩子有爱有敬畏
父母都想给到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也希望孩子能够同样的爱父母。但是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仅仅让孩子爱还不够,在家庭里面,需要有那么一个人,让孩子怕,这样在孩子做错事,让他改正的时候,才能更容易实行。
这种怕,并不是武力方面的镇压,而是让孩子从内心而发的尊敬,让孩子心服口服,家里有这样一个人的存在,孩子将来才不会无法无天。
我们要记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一言一行都在给孩子们做榜样,在孩子幼年时期一定要记得培养良好的性格和习惯,这样,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我们才不会过分的担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59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