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天然气线下合同照付不议?谈何容易!

天然气线下合同照付不议?谈何容易!

SHPGX导读:国内天然气行业里,线下销售合同的履约情况一向难以恭维。孰是孰非,有时难以判断。因此,从线下合同走向线上交易,通过第三方平台公正、公开、透明交易,提高合同的严肃性,形成契约精神已成为业界迫切的需求,也符合行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利益。


“今年我们已经和下游签好了合同,要求照付不议。”国内大型天然气销售公司的一位高管说,即便如此,心里还是没底。“坦白说,凭着这么多年的经验,线下签订的天然气购销合同想做到照付不议,谈何容易!”

在我国天然气行业里,线下合同的履约情况一向难以恭维。孰是孰非,有时难以判断。在供气紧张的时候,上游有各种理由“气田检修”“进口气短供”“进口气价与门站价倒挂”;在供应充裕的时候,下游用户有各种借口“暖冬”“开工不足”“环保检修”。

有位上游公司的销售人员吐槽说,“去年有个下游用户没有履约,给出的原因竟然是城管来检查,工厂没法开工……真是匪夷所思。”

上游抱怨说:“下游用户报上来的用气量往往大于实际需求。我们按照合同量备好货之后,用户又以暖冬为由,不履约也不肯赔偿。”

去年,为了保障国内冬季平稳供应,上游公司提前备气,采购了大量高价LNG现货,应对冬季保供;结果去年冬天算是个“暖冬”,上游保障充足,下游用气需求不及预期,导致高价采购的进口气难以消化。

“去年冬季保供期间,我们一船气高价买下来,结果国内消化不了,只能倒手再卖掉。这样一番周折,一船气赔1.5个亿。这怎么受得了。”一位上游公司参与国际贸易采购的人士提到去年因下游用户爽约造成的损失时苦不堪言。

我国北方某省的一家国营燃气公司有关负责人辩解称,“我们去年签线下合同时,就预测可能用不了这么多气量。可要求保供万无一失,就要多签。我们是硬着头皮签了,结果遇上暖冬,确实用不了。”

坦白说,我国天然气消费情况受气温影响很大,很难准确预测。一家上游企业销售人员举例,在天津,冬季保供期间,气温每波动一度,消费量相差70万立方米。

当前,提高合同的严肃性,形成契约精神已成为业界迫切的需求,这也符合行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利益。在天然气线下交易环境中,人情因素大于契约精神,行政干预影响市场规律,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成为业界常态。这无疑是扭曲的市场、病态的市场。线下合同无法正常履约,总有一方会利益受损。随着市场环境变化,风水轮流转,又有谁会是常胜将军?

实践证明,从线下合同走向线上交易,通过第三方平台公正、公开、透明交易,对双方都将形成约束,将有效地保证合同的严肃性、合法性。各方都有据可查、有理可依。

数据显示,无论是冬季保供期间,还是其他交易时段,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形成的线上交易均实现了100%履约。

本文来源: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本文作者:刘雪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551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