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朱元璋去世前一个月,浙江诞生了一名男婴,延续明朝200年历史

朱元璋去世前一个月,浙江诞生了一名男婴,延续明朝200年历史

在明朝曾经有一个当了两次的皇帝的帝王,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镇。朱祁镇在位期间曾因御驾亲征失败而成为了蒙古瓦剌部的手下败将,他也因此被围困在蒙古。国不能一日无主,朱祁镇的被俘导致朝野上下出现了动荡,当时身为兵部侍郎的于谦力排众议,扶持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登基为帝,最后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这才使得明朝多存活了200多年。

朱祁镇

而说起于谦,他和明朝皇帝还真是有缘,在朱元璋(1398年6月24日去世)去世的前一个月,于谦(1398年5月13日生)刚好出生在浙江钱塘县。于谦是文天祥的超级迷弟,他非常敬佩文天祥的气节,还发誓要努力读书当一个像文天祥一样的民族英雄。于谦没有说空话,在永乐十九年的时候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仕途之路。于谦当官之后非常为百姓着想,他被提拔为兵部侍郎的时候,曾经走遍了自己所管辖的所有区域,每到一个区域就会实地考察,遇到一些需要改革的事情就会上书请奏,一旦遇到些自然灾害更是立马上报,朝中的忠臣和百姓们都非常喜欢于谦。

朱元璋

其实像于谦这样清廉的好官,不少的要得罪一些奸臣们,大太监王振就是其中之一。王振在明宣宗时期就非常受皇帝的喜爱,之后还一直服侍在太子朱祁镇的身边,之后朱祁镇继位,王振的权势变得更强大了,朝中不少大臣都明里暗里的巴结王振。当有人劝说于谦也巴结一下王振的时候,于谦甩了甩自己的袖子说:只有两袖清风。王振就对于谦非常看不顺眼,于是就找了一个理由,在朱祁镇的耳边一直弹劾于谦,有一次王振还找了个理由将于谦抓了起来,并且要被处以死刑。

于谦

而当百姓们知道于谦要被斩首的时候,瞬间就引起了民愤,纷纷联名上书请奏。王振原本就是污蔑于谦,也害怕自己的事情给抖出来,所以他就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下,凭空捏造出一个“于谦”,说自己把两人搞错了。王振也不是一个省油的太监,他不仅陷害朝中大臣,就连皇帝都想要坑一下,正统十四年的时候,蒙古大汗也先常常大举进犯,王振就怂恿朱祁镇让他御驾亲征。于谦和邝埜(明朝兵部尚书)知道了之后极力阻止,然而朱祁镇却死活不听,最后还是邝埜随着朱祁镇去出征,于谦留在朝中主持兵部的大小事。

于谦

后来朱祁镇被俘,朝中动荡,有人提议将首都迁移到南京,于谦非常生气,京城是国之根本,连京城都动了的话明朝恐怕是要亡啊。于谦严厉谴责了那些想要逃离的大臣们,还建议要坚守阵地。然国不能一日无君,太子当时还非常小,于谦不仅要守卫京城,还要维持朝中的秩序,加上当时敌军就快打来了,于谦想了想就请奏皇太后扶持朱祁钰为帝,最后在大家的努力下终于保住了首都,而朝政也在慢慢得往好的方向发展。

朱祁钰

朱祁钰非常信任于谦,只要是于谦请奏的事情他都会同意,而且有做不了主的事情也会第一时间请教于谦,一时间于谦在朝中的地位越来越大,也就惹得其他大臣不满。他们多次找于谦身上的毛病并上奏弹劾,只不过这些奏章都被朱祁钰给压下了,也正是因为朱祁钰对于谦的重用,使于谦的才能有了发挥的地方。因为有了前车之鉴,于谦知道军事的重要性,他在发展民生的同时也不忘壮大明朝的军队,这样才不会当敌军来临的时候措手不及。

于谦

后来朱祁钰重病,朱祁镇回归再次夺得皇位,朱祁镇原本就对于谦不怎么喜欢,因此当有人弹劾他的时候就将于谦斩杀了。于谦被斩首的时候,百姓都来送这位忠臣最后一面,朱祁镇也在后来才知道自己竟然误杀良臣,可这时候的于谦早就作古了。于谦一生重朝廷、轻皇帝,和朱祁镇之间有非常大的矛盾,而且后来甚至功高盖主,这一点已经是皇帝的大忌了,因此他被斩首其实也是迟早的事,只是可惜了这么一位好功臣,如果不是他,明朝的历史说不定已经短缺了200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3392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