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国民党元老,自己却参加了共产党,80年代还差点成为副主席
在中国近代以来,为了让这个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重新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无数有志之士为之奋勇争先,从同盟会成立以来,中国人民走上了武装革命的道路,并且成功推反了腐朽的清王朝。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中山先生都是中国革命伟大的先行者,没有他,就不会有轰轰烈烈的中国革命,就不会取得最后的反帝反封建的成功。
在国民党内,中山先生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毕竟是中华民国“国父”,也是最为人所熟知的,除了中山先生外,还有一个人和他的地位差不多,那就是廖仲恺。
廖仲恺早在1903年就和妻子在日本结识了中山先生,并且中山先生就是在廖仲恺、何香凝夫妇的帮助下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
无论是同盟会的成立还是组建革命党、国民党,廖仲恺都居功至伟,可以说廖仲恺是国民党内当之无愧的元老,虽然他的名气没有中山先生和黄兴那么大,但是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的是非常大的。
但是作为国民党元老的廖仲恺,他的儿子廖承志和女儿廖梦醒却都参加了共产党,尤其是他的儿子廖承志,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做到了中央委员,在80年代还差点成为副主席。
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否伴随着家庭之间的决裂呢?
其实廖仲恺虽然是国民党的元老,但是他对无产阶级革命是有着非常深刻的认知的,他明白没有无产阶级的力量,中国革命是不能取得成功的,所以他帮助中山先生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功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并且改组国民党,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在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廖承志和廖梦醒不可能不对共产党有着深入地了解。
其实廖承志一开始也是加入了国民党的,那个时候国民党虽然表面上还比较平静,但是因为中山先生逝世,一大批国民党顽固分子反对国共合作的面目已经显露了出来,不过因为廖仲恺的原因,他们还无法彻底破坏国共合作。
这样以邹鲁、孙科、伍朝枢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便把廖仲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终于在1925年8月20日,也就是廖承志加入国民党的当月,刺杀了廖仲恺。
在父亲死后,廖承志还对国民党抱以希望,但是这个希望很快就破灭了。
1925年,北伐第一阶段取得了胜利,但是国民党内的反共势力已经彻底按耐不住,由于有之前的“中山舰事件”作为铺垫, 蒋随之掀起了“四一二”政变,实行“清党”,大肆屠杀共产党员,这时候廖承志已经对国民党彻底失望,气愤之下脱离国民党前往日本,并且在第二年加入了共产党。
之后廖承志长期在海外领导主持工作,在1932回国,并且在第二年就参加了红军,在这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虽然廖承志经历了很多挫折,甚至一度被关押,但是他从来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仰。
在抗日战争期爆发后,廖承志主要负责宣传工作,为统一战线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解放战争爆发后,廖承志长期担任新华社的社长,并且成为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新中国成立之后,廖承志先后担任过很多重要的职务,后来成为八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1983年6月6日,在六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被提名为副主席候选人,但正当此时,廖承志却不幸于1983年6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33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