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凯丽
“马鹿”在日语里代表笨蛋
日本自明治维新建立新军后一直到二战战败前夕,马鹿一词一直是日军内部海军和陆军对彼此的蔑称。纵观近代日本军队发展史时,大家都会发现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事实,日本海军和陆军两个军种之间的矛盾几乎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哪怕事关国家命运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他们也拒绝握手言和精诚合作,就连日本国民奉若神明的天皇,对两军矛盾都深感无能为力。
日本海军和陆军的矛盾究竟是从何而来?为什么关系会如此恶劣?我们通过以下几点分析来一探究竟。
01 历史积怨——两大藩的敌对
1852年美国派马修·佩里出任东印度舰队司令,次年7月14日,佩里率领士兵登陆日本,像日本天皇递交美国总统要求日本开放的亲笔信。出于维护自身统治的需求,当时日本实际控制人德川幕府同意了美国要求,这一事件就是著名的“佩里叩关”。
这件事影响很大,日本各界反对之声此起彼伏,于是有些人密谋推翻幕府,扶持傀儡天皇亲政。反对派的两大主力长洲藩和萨摩蕃暂时抛弃矛盾,一致对外。倒幕运动成功后,日本开始组建新式军队,长洲藩变成了陆军而萨摩蕃摇身一变成了海军。没有了共同敌人,两大势力开始了新的斗法,而海军和陆军则成为他们彼此斗争的新战场。
02 路线之争——争夺资源的主导权
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后,主动移风易俗积极学习西方各种先进制度和技术。日本陆军认为德国陆军在强敌环伺的欧洲依然能保持最强大的存在,是值得日本去陆军去学习的。于是日本陆军以德为师,全面学习德军军事技术和制度。
而海军却认为大英帝国是全球海军第一强国,日本又是一个岛国想要称霸世界必须学习全盘学习大英帝国的海军模式。
但日本毕竟是个岛国,能力有限。不得不有所取舍,最终海军获得了国内的大部分资源。海军官兵们穿着考究,吃着西餐拿着高薪,这让陆军上下愤恨不已,对海军更加仇视。
03 战场互拆台
1904年日俄在中国东北爆发战争,日本海军和陆军对于攻打旅顺要塞的战略争执不下,海军本想甩开陆军自己独自拿下旅顺要塞,实际操作中发现不现实,于是只好让陆军攻包围要塞提供必要支援即可,由海军为主导负责消灭俄国旅顺舰队。结果十分坑爹,海军久功不下,只要请求陆军出兵攻打旅顺。结果陆军在乃木希典的指挥下,付出伤亡1.5万人的高昂代价才攻下要塞,最根本原因还是海军不切实际的做法,贻误战机,让陆军损失惨重。
这类事件数不胜数,最出名的莫过于太平洋战争,两个军种矛盾激化到极点。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势如破竹,占领整个南洋,陆军在打下东印度时,获取了大量石油、橡胶、铝等战略资源,陆军对石油需求量不大,于是海军要求陆军将这些资源交给海军,陆军一口拒绝。但陆军没能力将这些资源运回日本本土,只好要求海军保驾护航,海军也一口拒绝。彼此之间互不配合,不以大局为重可见一斑。
04 禁止通婚——禁止一切合作
有趣的是,日本海军与陆军有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禁止海军官兵与陆军官兵子女及家属相互通婚,否则将会被驱逐出军队。
除了通婚,两个军种也拒绝任何形式的技术合作和技术共享。海军和陆军都有彼此的利益集团如海军,喜欢用三菱制造船坚舰与爱知航空机工厂,而日本陆军则喜欢川崎航空与三井造船。这种官商勾结进一步使两军矛盾扩大,因为企业互补交流,都把科技当商业秘密,大家闭门造车,让日军武器与美国拉开了差距。
直到二战结束,日本解散军队这两个马鹿军种才彻底结束内斗退出历史舞台。正是这种内斗,大量消耗了日本战争潜力,减少了同盟国的损失,也算是一种不幸中的万幸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28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