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处暑,身体在长夏亏损的元气,抓紧这15天补回来

处暑,身体在长夏亏损的元气,抓紧这15天补回来




处暑,《七十二物候集解》讲到:“处,去也,暑气至此而矣”。“处”字有中止的意思,活跃了一个夏天的暑气,将在今天退去了~


虽然“秋老虎”还有余热,却已到了夏天的尾声。生活里,渐渐有了秋日的氛围。


秋的气息与夏不同,少了热烈的气势,却多了几分成熟与丰盈。田野里谷物们在漫长积蓄后,抽出了饱满的稻穗。果子也沉甸甸地挂在枝头,散发着清香。


这种气息,没由来地给了我一种安定的力量,开始慢慢放缓了节奏,准备让自己深深地融进秋天里。


「处暑到了

可以正式给自己小补一下」



时间到了处暑,我们终于可以在这个时候,正式的给自己小补一下了。


这个时候补,不是贴秋膘,给自己补肉食,而是专门给自己补虚,也就是补气。


一方面是把夏天亏空的能量赶紧补回来;另一方面也是在为接下来深秋和冬天,提前帮身体打好根基,避免沾染上了“外邪”。



处暑是一个很特别的时间,它的到来,意味着长夏和三伏到了尾声——真正意义上的暑天到这会,才算结束。


古人说:一夏无病三分虚。这里的虚,指的就是这股暑热之气,损耗了身体的气。



《灵枢岁露》记载:“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


《明医杂著·暑病证冶》记载:“若夏月伤暑,发热,汗大泄,无气力,脉虚细而迟,此暑伤元气也。”


许多朋友都感受到了今年炎夏的威力,就像生活在一个大火炉,感觉空气都是烫的。


这种炎热的天气,会让皮肤的通道打开,人在出汗的同时,气也会跟着大量外泄。



因此虽然在夏天,阳气看起来是“蒸蒸日上”,其实对于元气的消耗也是最凶猛的。


我周围的很多朋友,在这段时间多多少少都觉得身体有点精力不济,出现一些不舒服的反应:


① 脸色发黄,头发也不停的掉,看起来很憔悴

② 晚上睡不好,白天打不起精神,记忆力也下降

经常感冒,一遇到冷风就不断打喷嚏

④ 人觉得,四肢没力气

⑤ 稍微多说一些话,或者运动一下,就觉得喘不过气


这种虚,如果不及时帮自己调理,等入冬之后,凉风稍微一吹,身体抵挡不住外邪,就很容易冒出小毛病。


所以这个时候的补,刚好也是再给身体重新打一次根基。



处暑这会,空气中的热气开始消散,阳气顺应时节往五脏六腑回收,身体调整为适合受补的状态,进补的食物可以快速被身体吸收。


所以一定要抓紧这15天时间,提前为自己好好补补元气。


「参苓粥

大补元气却不上火」



对于气虚的朋友。我推荐一道《圣济总录》里的小食方,叫:参苓粥。它里面有人参、茯苓、生姜、粳米这4种食材,能很好的为身体补气。


参苓粥改良于补气的经典药方“茯苓人参散”。古籍中记载:“有人年四十时,赢形状如七十老人,服此药两剂,平复如旧。”

是说,即使是早衰,看起来特别疲惫的人,吃过它之后也变得“元气满满”,浑身上下都充满了活力。


这背后的原因,就在于体内亏虚的气都被补上了。

这道粥取用了最关键的两味药材——人参和茯苓。相比其他补气食方,有两个好处:一是补气的力量大,二是能为全身都补气。


能起这么强大补气功效的,主要是人参。《纲目》里说人参:“治男妇一切虚症”。

人参能大补元气,而且可以直接补元气的食材,只有人参。古人用人参来“回阳救逆”,那种看起来身体极度虚弱,快要不行了的人,一碗人参煮水就能救回来。



其他参类,例如党参,西洋参等虽然也能补气,但补的只是五脏的表气,而不是根本。(关于不同种类的人参区别,可以看第二篇文章介绍)


五脏本身是否功能完善运作起来是否有劲儿,全都得靠元气来滋养。



人参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五脏六腑的气它都能补。


古人在《本草新编》里形容人参:“能入五脏六腑,无经不到。”人参补气的范围之广,并不只是针对一个脏腑,而是补一身之气。

如果把气比作我们身体的电量,人参能直接为全身每一处充电。让身体有力量抵抗各种邪气,即使有消耗,也能很快恢复。


人参这么关键,具体应该怎么来挑选呢?


我建议最好用林下参。红参效力强,食用很容易上火;西洋参的主要功效偏于滋阴;东洋参没有补气的功效。



林下参这是最接近野山参的人参品种,也是我们常说可以“大补元气”的人参,它比较温和,是日常调养身体就可以用的补品。


摘取一点根须煮在粥中,日常吃也不担心上火的问题。



茯苓的好,除了能健脾之外,它还能为身体理气。


《本经》形容茯苓:"主胸胁逆气”当体内的气紊乱,到处乱跑时,茯苓就像一位指挥官,引导气到自己该去的地方。


所以吃茯苓除了补气,还能让身体的气运转顺畅,更好的输布到全身。



最近雨水多,所以我也加了一点生姜来催发体内的阳气。再加上滋润的粳米,让这道小粥,整体性味都温和。


吃下既不担心生湿,也不会生燥火。闻着有淡淡的药香,尝起来却十分鲜美。


食材:林下参10g / 白茯苓10g / 粳米100g / 生姜10g / 食盐少许

做法:

1. 将人参、白茯苓、生姜水煎,去渣取汁。


2. 将粳米下入药汁内煮作粥,临熟时加入少许食盐,搅和匀。


我喜欢早上起来时,这样喝一碗暖暖的人参茯苓粥。感觉到人参的元气充盈到全身,整个人的精神都被唤醒了,再来开启接下来元气满满的一天~

小提示:

人参补气的作用很强。孕妇和哺乳期的妈妈不太适合补气,因此不建议喝,除此之外,小孩子天生阳气足,也不适合喝。


「处暑可练“反向捶背”

提振一身之气」



除了喝参苓粥补气,我也建议大家练一练“反向捶背”,操作起来十分简单,工作休息时就能做,只需要3-5分钟,就能疏通经脉,帮助身体从内部把气提升起来。


日常的生活中,自己艾灸很难灸到背。反向捶背时,我们的背就像两把张开的弓。


平时刺激不到的穴位、经脉都被激活了,气也能在体内顺畅地运转。


做法:



1、两手握拳,向后轻轻抵在尾椎上。



2、沿脊柱由下向上轻轻捶打,敲打时头和身体左右转动,各做一次为一遍,共做3遍。


顺着脊背轻轻敲打时,就像弹动和拨响了绷紧的“琴弦”,震动了经脉和穴位,能够催发体内的阳气。


同时可以打开膏肓穴,历代医家多认为,膏肓穴有补虚、养肺和调心的作用,滋润我们的五脏六腑。



平时常常坐着、伏案工作的朋友做这个姿势,除了能放松腰部的肌肉。肩膀会自然向外展开,原本僵硬的脖子也能得到拉伸。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2418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