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维护自身健康的四大基础法门

维护自身健康的四大基础法门

一直有很多人都在问一个问题,平常我们应该如何维护自身健康呢?


由于我个人就是从事中医康复专业,接触的很多人都是需要解决一些疼痛、功能异常、内科等问题,调理治疗过程中会涉及一些康复锻炼的运动,辅助康复。很多人在疗程结束以后就会问到这个问题。

就对这个问题我个人也自行思考过,也查阅过典籍,也借鉴了一些前人名家的经验,总结出了几个原则,方向,那在这儿就略作分享。

说到如何维护自身健康,就要谈及我国源远流长的几大养生法门了,实际上传统的养生法门可谓是内容丰富,方法众多,据粗略统计不下百余种,那是包含各个层面,大致上可以分为这几类:

饮食、药物、情志、起居、运动、经络穴位、传统功法(气功)等等。


这些养生方法众多,要达到强身祛病、维护健康的目的,是不是越多越好?我看未必,那又是不是越复杂越高深,功效也就更好?我看也不尽然,相反,如果选择简单而易行的,只要坚持不懈,同样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况且,只有简单易行的,才更容易坚持,如果简单地都坚持不了,复杂的会如何?可想而知。

那么有哪些简而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呢?下面我就简单说上几点:


01

饮食均衡 营养全面


那怎么才算是饮食均衡呢?简单举个例子,荤素搭配,以素食为主,是平衡,均衡,精米白面与五谷杂粮的搭配,以精米白面为主,这又符合均衡之道,也是原则,符合饮食的大方向。

内经《素问》里面就有这么一段话:

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五畜为益。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简单说一下,就是说人的膳食营养要合理且全面,也就是说要饮食平衡。这句话的具体解释,后面会单独拿出来讲。


来看一个案例,前面遇到一位女士,过来看腰,说整天腰酸背痛,浑身也乏得很,也是经常不舒服了就做理疗,好一阵子还是那样。

在调理过程中经过仔细询问,根源还是在她的饮食上,发现她的饮食上很不规律,不平衡,由于工作原因,早上中午基本都是应付,而且还不按点儿,平时也只吃素,最近又压力比较大,感觉身体越来越不舒服,也去过医院,想找中医大夫给她开几副中药补一补,但也效果不大。

经过检查分析,这个女士的身体并没有到虚的程度,之所以困乏,是自身长时间久坐不运动,精神又高度集中,且饮食不规律,又只吃素,也会导致某些营养素的缺乏所致。


即使用中药去补,也未必能补进去,根据原则,不虚就不需要补,即使是小虚,也不必药补,完全可以通过食补加以调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又在饮食上给了她一些建议,症状、体质逐渐变好,最后顺利解决。

所以,一般人维护健康,不是单靠理疗、药物等外力,更重要的是饮食营养平衡,还要加上适度的运动。



02

重视运动 适度有常


说到运动,以前的人大多都是从事体力劳动,不需要另外单独去运动,身体一样很健康。由于现今的生活方式改变,自然整体也就不一样了,人的运动少了,时间一久会是什么结果?这不言而喻。

根据个人临床经验,运动对人的健康极其重要,毫不夸张的说,运动可以说是维护健康的王道,为什么这么说,个人遇到的很多康复病例中,很大一部分的病因都是由于不运动、运动量不足所造成的。


运动不仅能维护体魄健康,而且对个人心理健康,也能产生良好作用。比如一个有抑郁情绪的人,参加一下体育活动,出出汗,心情就会好很多。

传统的中医运动观念里面,有这么四个字:“常欲小劳” ,首先这个常,是经常,是规律,这个运动,不是说一周平常不怎么运动,周末突然来个几千米长跑,或者是做个什么剧烈健身,而是差不多每天都在运动,或者至少一周四五天都在运动。

这个常还指一天内,时常活动,不是一天抽出一个小时运动就行的,而是应该每个小时抽出几分钟来活动活动,都比集中一个小时锻炼要强。


运动,除了相对剧烈的体育运动,还有一类相对缓和甚至是静态的运动方式,同样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不比体育运动差,甚至在有些方面还优于体育运动,这一类就是传统的养生功法,健身气功。

关于气功,很多人可能对它都有误解,多数人都以为静坐或者发功就是气功,觉得它很神秘。实际上并不然。气功之所以有一些反面观念,一部分是由于以前的邪教功法影响,另外就是与一些过度的虚传夸大有关。


那什么样的功法能称之为气功?简单说比如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这些都可以算是气功,不过只属于健身气功范畴,至于更深层次的内容,不在本次讨论范围,我们后期再延伸扩展。

再接着前面的一个话题,为什么说健身气功一类的运动不比体育运动差,甚至是优于体育运动呢?这自然是有原因的,

由于个人是从事专业原因,在临床上经常碰到因过度运动而导致的软组织损伤,运动功能障碍等等问题的人,在治疗调理过程中,无法像正常人那样运动,也达不到正常人的量,所以需要患者配合练习一些康复动作,健身功法来辅助治疗,加快痊愈,经过验证,这种方式对临床治疗事半功倍。


通过这个只是要说明,健身气功,功法一类,确有它的优势,功用,中医的健身功法虽然独特,但并不是说要倡导放弃体育运动,正常体质的人,还是应该多参与体育活动。

重点还要注意讲究有常,适度的运动,更有助于身体健康,至于更深的层面,后面有机会再说。


03

心态平和 长寿之本


上面说了运动要动静结合,但这动静结合,不仅是指运动,还有情志方面的,有一句话,说:动以养形,静以养神。意思是说,运动是养人的形体,肉体的,而静也可以养神,调养情志,当然这个还需要有运动的协调。


那什么是静以养神?为什么要静才养神?这个静字,一可以理解为通过功法的练习,上面在运动中也提到过,功法可以有效调节人体脏腑气机,从而影响调和情志,情志所关联的也就是神的层面,这也是静能养神的原因,

第二这个静字可以理解为平和,平静,不动。根据中医的理解,这个静可以使人的识神和元神相互协调。元神是先天的,是天定的,识神是人后天所习得的。

简单说,受人自主意识控制的形体是由识神来管,比如你要动一下手指,无法受人体自主控制的部分是由元神来调控,比如心跳,人体的自我修复,人睡着以后的生理维持等等,都与元神有关,当然这只是很浅层的说法,深层的不在本期讨论范围。


总之,静,就是不让识神干扰元神,产生冲突,通过静的方式自主修复协调平衡。这里所说的静,主要是说识神,因为它受人的自主影响,人静下来,识神也就平和,元神也就不受干扰,身体也就越健康。

因此,最好的情绪不是所谓的开心,高兴,而是不喜不悲的平和状态,这也是自古修行人所追求的境界,中国文化最推崇的也是中正平和,所以,情志的调养,也在于动静结合的调节,保持心境平和,才是重点,关于具体的情志调养方式,后面会单独再说。


04

起居规律 顺应四时


最后再谈谈起居,日常起居的范围也不小,包括家居环境、作息睡眠等等。这一回就挑一些主要的简单说一下。

起居的这个居字,一指居所,环境,第二就是人在房舍中眠睡。先说居所环境,家居之处,不在于富丽豪华,而在有利于赏心悦目、健康和生活的方便。

另外,长年居住的周围环境最好避免有污染源,例如污水、矿厂、高压线、强磁场和超声放射线源等等,还包括声污染和光污染。

除了周围环境,还要注意室内居所的环境,比如说装修后的甲醛、苯、氡、氨等等,这些对人尤其是时间长了非常不利,尤其是对孩子,很多疾病的产生,比如白血病等等,都与室内环境污染有关,所以这一点是值得重视,室内的装修不容大意。

再说作息方面,内经中的一句话:起居有常,这个常,不是第一次再提了,常就是规律,定时起居,符合大体节律。

从科学角度来说,根据生物钟的一套说法。人必须依据宇宙钟、人体生物钟来主动地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尽量做到每日定时睡眠、起床、用餐、工作学习、锻炼身体、洗澡等等。这样有助于人体自身的整体调整,才能长久平衡,以达维护健康的目的。


有规律的生活作息能使大脑皮层在机体内的调节活动形成有节律的条件反射,也就是说你早上7点排解糟粕之时,6点50分大脑已作好准备,肠道开始蠕动,你12点用午餐,这个时候各种消化液开始分泌。现代城市的生活,不像以前,天黑了也没什么事儿可干,休息的也早,现在的情况往往是生活毫无规律,对身体有很大的伤害。

另外,这个起居节律,除了有常,还应该顺应四时变化,也就是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昼夜长短,调整自身的作息时间,这样不容易损及内在,人也就健康。


根据内经大的原则,春季和夏季,是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春夏,入夜就睡觉,秋季,早睡早起,与鸡的步调一致,鸡回窝,人也跟着休息,鸡打鸣,人就起床。冬季,讲究一个闭藏,要早睡晚起,不要扰动阳气。还有一点,春夏的原则看似一样,不过春夏的昼夜长短有所不同,这深层也自然有区别,具体的内容,本期不再详细说明。

好了,本期的内容到此结束,总结一下,这一回探讨了关于维护健康的几个基本原则,相应的养生观念,讲了饮食要平衡,运动要适度有常,情志要动静结合,起居要规律,顺应四时。

虽然这些内容的层次很浅,但仔细琢磨,或许对你有所帮助,有任何意见或建议,可以在下方提出,好了,下期再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9395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