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中国我们经常用“黄花大闺女”来形容女孩,但是你们知道吗,这种说法源自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在古代“黄花大闺女”通常用来指大约十六到二十六的未出嫁女子。
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叫法呢?这其实源自于古时候在少女中流行的一种化妆品有关,那就是“花黄”,又称“额黄”。
我们都学过《木兰诗》,在花木兰替父从军归乡后,脱下战袍在家中化妆时,便用了一句“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一句诗,这其中的花黄便是当时女孩子们特别喜爱的一种化妆品。
因此用“黄花大闺女”的叫法形容女子的风俗就这样流传开来,而且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黄色与菊花的关联度很高。
比如唐代诗人黄巢的《不第后赋菊》中有这样一句家喻户晓的名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便是形容菊花的。
又由于菊花历经风霜磨难,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也象征着坚贞不屈的品格与精神,因此“黄花大闺女”便用来形容未出嫁的女子,寓意着她们的纯洁,坚贞。
这么一看,“黄花大闺女”可是个十足的褒义词啊!但是菊花黄与化妆品“花黄”其实并没有关系,与其相关的其实是梅花,这背后还有一个颇为浪漫的典故呢。
话说在南北朝的刘宋时期,宋武帝刘裕有个女儿寿阳公主,长相十分美丽。有一天,她在宫里玩疲倦了,便躺在了含章殿的檐下歇息,当时正值二三月,梅花正开的好。
徐徐微风吹过,引得片片梅花瓣飘落,恰恰檐上的一片花瓣停在了她的额头,花瓣裹挟着露水,梅花渍便染在了她的额头。
斑斑花痕将原本就貌美如花的寿阳公主衬托的更加娇柔动人,犹如仙子一般,惹得宫女们见了都不免失声惊呼。从此,寿阳公主就经常将梅花瓣贴在了额头。
这样的打扮便是人们所说的梅花妆,起先是宫女们纷纷模仿,后来这种装扮传至民间,无数大户人家的妙龄女子也争相效仿,掀起了一股梅花妆的热潮。
但是梅花绽开也是有时节限制的啊,那么其他时节又怎么办呢?聪明的少女们又是用了哪些方法去追求美呢?
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上西瓜视频,搜索西瓜视频创作人“知识超人”,他在自己的作品《黄花大闺女?为什么要用黄花而不用红花、蓝花呢?》中就介绍了这个小秘密哦,还有更多有趣知识等你来。
上西瓜视频涨知识,更长见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93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