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西汉历史,吕后是一个不可绕过的人物。她与刘邦相识于微末之时,共历苦难之后,又先后登上了权力的高峰。
从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驾崩,到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在长达十五年的时间里,虽然大汉王朝的皇位几经易主,但是实际的掌舵人只有一人——吕后。
这位中国的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后,临朝称制、指点江山,不仅将刘姓诸王收拾得服服帖帖,甚至是那些掌握朝堂实权的沛县军功集团,也不敢和这位女强人叫阵。可以说,吕后凭借一己之力,死死地压制了刘姓诸王与沛县军功集团十五年。
那么,吕后凭什么可以这么做呢?要知道,当刘姓诸王与军功集团联合起来的时候,是可以颠覆大汉江山的存在(具体可以参考,后来的汉文帝继位事件)。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正妻国母、名正言顺
没错,对于吕雉来说,最为主要的一张王牌就是她的身份。作为刘邦的正妻,吕后监国的合法性,是没有人可以质疑的。
如果你熟读两汉历史,就会发现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事实”——太后的身份具有天生的合法性!比如,王莽篡汉自立之时,就假托了太皇太后王政君的意旨;又或者,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不管是最初的王朗诛杀董卓,还是后来司马懿的“高平陵政变”;为了显示自己的合法性,这些人无一不是打着“皇太后”的名义进行夺权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两汉时期,儒家思想并没有那么根深蒂固;妇女的地位,也不是那么低下;更没有“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
所以,作为皇帝的正妻,一国之后,大汉王朝的女主人参与政事,可谓名正言顺,是没有人可以质疑其合法性的。
换句话说,即便是刘姓诸王和军功集团对吕雉的统治有所不满,他们也没有“合法”的理由反对这位太后的!
能力超强、治国有术
说起吕后,我们一般都会想起“人彘”戚夫人,似乎吕雉就是凶残阴狠的代名词。其实,这是绝对错误的。
在百废待兴的汉初时代,作为一个女人,能够掌控幅员辽阔且形势复杂的大汉天下十五年之久。吕后的治国能力绝对值得大书特书。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在吕后掌权时期,作为“大家长”的她,并没有过多的屠戮刘姓皇族(除了极个别不上道的刘姓诸侯)。
而且,对于沛县军功集团,吕后也是极尽拉拢安抚。曹参、陈平先后为丞相;周勃一直身居太尉。这一切都表明,吕后没有动了“他们的奶酪”。即便是右丞相王陵极力反对“吕姓称王”,吕后对他的处罚也不过是非常怀柔的“明升暗降”(太后以王陵为帝太傅,实夺之相权)。
在民间,吕后一直奉行“黄老无为”之道,与民休养生息。太史公在《史记·吕后本纪》中对她的评价是"政不出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吕后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不管是御人、治国都非常有章法;并没有树立过多的敌人,更没有人“授人以柄”。
历经苦难、心狠手辣
当然,在权力的游戏中,吕后能够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光凭上面那些“仁义道德”肯定是不够的。
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仁义道德”固然重要,但是,“心狠手辣”更是不可或缺的保命利器。
吕后这个人啊!也是非常狠毒的。当然,这跟她早期的经历有关:想当年,楚汉争雄之际,项羽架起锅子要煮了刘太公之时,刘邦的那句“记得分我一杯羹”,一定会让在场的吕雉记忆犹新吧!
权力斗争历来没有人情可讲。所以,在刘邦在世时,吕后就开始表现出自己“独当一面”的气势,诛韩信、杀彭越,这些刘邦不好处理的异姓诸侯王,吕后杀起来可没有一点手软。
所以,在汉惠帝去世之后,手握大权陈平、周勃,面对“吕氏封王”的提议,屁都不敢放一个。因为,他们知道,这个女人是个狠角色。
结语:名正言顺又能力超强;既有怀柔之术,又心狠手辣;吕后凭借一己之力,压制刘姓诸王与军功集团十五年之久,绝非偶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88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