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北方军队为何敢先发起攻击?东野这4万老兵是关键!
志愿军在50年代跨出国境抗美援朝,主要原因是朝鲜的内战经过演变,逐渐成了美军等多国部队主导的复杂战争,向北(也包括东南台湾)威胁到我国安全。不过1950年夏季真正首先发起半岛内战的,倒还真不是南方军队,而是北边的朝鲜人民军。为什么北方军队会先攻击38线以南呢?毫无疑问是北方率先具备了一定的军事优势。而在这其中,中国的原东北野战军4万老兵是一个关键因素。怎么回事呢?
其实在上世纪40年代后期,朝韩两国政权分别是受到苏联、美国两强控制的,半岛南北方本土的军事力量都不强,那时的半岛不像现在,南北方都还很穷,谁也没有绝对实力统一。半岛被日本侵占30余年时间,一直以来并无正规军,而美苏又分别在40年代末期撤走军队。若不考虑其他国家的影响,此时朝韩两国如果单独对战,双方军力用“菜鸡互啄”来形容都不过分。在南北双方政权之中,明显北方更亲中国一些,其领导人还在中国生活、战斗过多年,与我军有着较好的合作根基。此时为了先寻求统一半岛的军事优势,北方在49年开始向中国求助。
朝鲜找我军求助,主要有两点依据。首先,解放军的军史上,也并不是没有获得过邻邦的支援。尤其是东野,在46-47年尚未取得东北优势之前,朝鲜、苏联两国都给予了我们的军队一定支持。苏联自不必讲,掌控着日军大批装备,最大限度供应给了东野;而朝鲜虽无苏联那样强大的军事力量,却也给予了我们后勤支持,为我军制作并提供大量必备的军需品,如被服、粮食等,当时同样是我军难得的盟友。
其次,也是最实际的一点。东野部队里面有朝鲜战士。注意朝鲜和朝鲜族这两个概念,朝鲜族在现在自然是我国公民身份,不过在40年代有所区别,朝鲜人为了避乱乱局,当年有200多万人涌进东北,尤其是吉林省。土改中他们大部分成了朝鲜族,但是和今天的概念明显有区别。当时我国允许他们有两种国籍,所以在解放战争时期朝鲜人和朝鲜族区别其实并不大,部队中的朝鲜兵,心理上还是以朝鲜为祖国的。1949年,朝鲜政府请求提供的最主要支援,就是让这些东野朝鲜兵回国参战。
于情于理,我国都不会拒绝邻邦这样的请求。具体盘点这批士兵,一共有4万余人,分为两个整师和散编入各军的部队。由于49年上半年东野(四野)尚在北方,于是很快就将首批的两个师,约3万余官兵送往朝鲜;而剩余部队则在1950年到达朝鲜境内。值得一提的是,我军不光礼送他们回国,还在临走前发放了满额的武器弹药以及口粮,给予充分支持。有了这4万多熟练军人,朝鲜在开战前的军队人数达到了南方的3倍以上,实力对比瞬间失衡。人民军首批南进38线的21个团,其中就有10个是原东野部队,在开战之初把南方军队打得一路溃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88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