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秋收起义》)
1927年7月初,中央命令浏阳农军和平江工农义勇军(简称平江农军)合编为二十军独立团,用贺龙所部的番号参加秋收起义。不料合编过程中发生了波折,独立团团长只有一个,但是两边的军事负责人都争着要当团长,为此拖延了十多天。
潘心元等党代表眼看着南昌起义的日期将至,急得直跳脚,可仍然劝阻不了。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好决定暂时不合编,各自率部向南昌开拔。
当浏阳农军赶到距离南昌三十里的涂家埠近郊时,已经是8月5日了。当天部队在涂家埠附近休息,准备黄昏时坐火车上南昌。
晚饭后,打前站的人员到涂家埠去探看情况,却发现车站已被张发奎部所占据,车站和铁路两旁也都睡满了张部的士兵。经进一步侦察,才知道起义军已经离开了南昌。
浏阳农军当即撤离涂家埠,绕道继续追赶南昌起义军。可是起义军去得太远,实在追不上了,这时部队的处境很困难,士兵不但疲劳,而且思想混乱,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经过商议,潘心元便先离开部队前往安源,以便向湖南省委汇报情况和请示下一步任务。
(电视连续剧《秋收起义》)
潘心元走后,义勇军去了铜鼓。铜鼓是一座偏僻的山城,约有两三百户人家,这座山城既没有城墙,也没有高大建筑,只有几座祠堂还比较宽敞些,部队便将其中的肖家祠堂设为了司令部。
由于潘心元一去无消息,司令部又派工作人员刘建中、周克民前来安源打探情况。二人在安源找到潘心元,大家互相通报了信息,随即便决定陪同毛泽东前往铜鼓。
刘建中、周克民是化装成肩挑小贩来安源的,一路上仍以此身份作为掩护,挑着担子走在前面,毛泽东和潘心元跟在后面,并有意拉开一段距离。
为了避免失掉联络,刘、周走一程,便回头看一看,见毛、潘走过来,才继续前进。不料在走到浏阳和邻县万载交界的一个地方时,刘、周刚过去,走在后面的毛、潘就遇上了在边界上巡逻的团丁。
毛泽东身着长衫,潘心元穿的也不是本地农民服装,而且他们口音又不对,一听便知道不是本地人。团丁当即予以扣押,并将他们解往团防局。
(电视连续剧《秋收起义》)
走在前面的刘、周不见毛、潘跟上来,便假装休息,坐在那里等,可是等了很久,还是不见人影,就知道出问题了,两人赶紧跑到设于肖家祠堂的司令部进行报告。
司令部的人听后全都大吃一惊,随即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毛、潘可能是走错了路,有的说可能是“毛委员”(毛泽东是中央委员)发现形势有变化,又回安源去了,但大多数人都估计路上出了危险。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一直议论到深夜,也没议论出个道道来,只是都干着急,直急得食不甘味,睡不成眠,整整在团部里坐了一夜。
第二天早饭后,司令部派出几路人马到周围寻找,留在司令部的人则继续研究对策。
就在万急焦急之时,门卫忽然送来一张纸条,打开一看,上面写着三个字:毛泽东。
(电视连续剧《秋收起义》)
今日荐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56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