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陆军和外交部在新德里时间星期二深夜证实,在中印边境冲突事件中,印军的死亡数字从此前一天的3人增加到了20人。
(图源:谷歌)
这次事件发生在紧张局势升级之后,为中印边境地区至少45年来发生的第一次致命冲突。
印度为何死亡20人?
印度军方16日发表声明,在实施降低加勒万河谷紧张态势过程中,昨天晚间双方发生了暴力的对峙。印度方面死亡的人员包括一名军官和两名士兵。
17名印度军人在对峙地点执勤中严重受伤,此后由于在高原地形下暴露于零下低温中,造成伤情恶化,最终行动中死亡数字达到20人。
印度民间悼念死去印度军官(图源:社交媒体)
据法新社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印度周一两次越过边境,挑衅和攻击中方人员,导致双方边防部队发生严重肢体冲突。
不过,双方都坚称,在过去40年里,双方没有开枪。印度军方周二表示,在最近的这场冲突中,“没有人开枪”。有报道称他们用石块和棍棒打了起来。
伤亡情况如此严重可能是印度缺少后送能力,或者高原救护条件不足,高原上受伤后,致命率本来就大大高于低海拔地区。
有医学的专家表示,导致印军死亡的原因可能是脑疝,脑疝是由于颅内外压差急剧变动造成的,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形成占位性病变。
脑疝(图源:百度百科)
在高原环境下,由于外部气压很低,人体内外压差大,颅脑损伤很容易导致这种症状,而一旦脑疝形成,抢救不及时就会很快致命。
据报道,中国的边防哨所配备了气囊式高压氧舱设备,同时有完善的后送系统。目前不能确定印军方面的哨所是否有此类配置。
气囊式高压氧舱
自上月以来,世界上最长陆地边界之一的喜马拉雅地区的紧张局势一直在加剧,中国和印度都指责对方越过实控线。
《印度论坛报》(tribuneindia)透露,这次加勒万河谷争端的起因,是印度军队不承认目前双方公认的实控线,转而以1956年版本地图上的实控线为依据,向河谷深处推进,被中国军队阻止了。
彭博社5月27日报道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印度政府官员说,中国与印度当下的紧张状况可能是由于印度在拉达克加勒万河谷建成一条公路和桥梁引起的。
为什么是加勒万河谷?
加勒万河发源于新疆和田阿克赛钦南部萨木崇岭地区的加勒万-冈日峰,发源地有长达35公里的冰川,向西北流出我国国境汇入印度控制的什约克河。
该地区海拔在5100米左右,河谷与山顶高差有500米左右。加勒万河全长只有83公里,但是水流比较急,有至少9处深达数十米的深潭,流域面积有1745平方公里。
加勒万河,红色为谷歌地图中方控制区(图源:FX168)
加勒万河谷地区战略位置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印军在中印边境补给线的安慰。
现在整个什约克河为印度所控制(印军称它为鸡颈走廊),位于喀喇昆仑山雪线以东,西北到东南走向的喀喇昆仑山基本无法翻越(海拔6000多米,常年积雪)。所以什约克河走廊又是印军的生命线。
很多年前,印军从列城修了一条穿越什约克河走廊的边境公路(DSDBO公路),直通西北方向的德普桑平地和斗拉特别奥里地机场,这是印军前出德普桑平地和斗拉特别奥里地机场的后勤保障线,该地距我国的天文点边防哨所不远。
加勒万河口正对着印度边境公路和印度军营(图源:FX168)
从上图可以看出,加勒万河口的争夺直接关系到印度什约克河走廊得失,所以自1962年中国收复加勒万河口,这片领土引发了无数小冲突和外交摩擦。
1962年中印战争后,加勒万河口曾被印军短暂占领,印军沿河谷前推了5公里,与我军形成对峙。随后又被我军撵了回去,我们在河口山顶设有巡逻哨,监视印军在什约克河军事基地的动向。这就是我军长期防守加勒万河口的原因。
现在我们看见的相关地图和谷歌地球,关于加勒万河谷的控制线,都是印军单方面提供的对峙线,但并不是两国的边界线,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两国的暂定控制线应该在加勒万河口与什约克河的交汇处,什约克河应为暂定边界线。
从印度军营方向看加勒万河口(图源:FX168)
本次冲突的起因,是莫迪政府于去年决定用两年时间在中印边境修建66条边境公路方案,方便印军和重型武器装备在中印边境的运输,其中包括沿中印边境走向的什约克河(DSDBO)战略公路,向加勒万河谷修建的支线公路。
根据今日印度、ANI、印度斯坦时报等印媒报道,印度计划到今年年底,修建八座桥梁及其某些路段的沥青路面的铺设工作。这条简称为“DSDBO”的战略公路建成后,从列城到陶贝奥迪机场的旅途时间,将从两天减少为6小时。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印士兵在加勒万河谷的冲突只是表象,而印方在拉达克的“DSDBO”战略公路,以及中方在西部边疆非前线地带的战备调动,才是背后的关键。
印度“DSDBO”战略公路(图源:opindia.com)
2020年5月,印军跃过什约克河,从加勒万河口向河谷纵深修建了一条简易公路,已修建约2公里,并准备在什约克河上架设桥梁,通行武器装备。我军上前制止,驱赶了印军,重新控制了加勒万河口和附近山顶。
据印度社交平台传出来的消息,在6月6日举行的会谈中,印军让中方退出加勒万河口,并恢复到2020年4月以前状态,中方没有答应。中方要求印方停止所有在中印边境修建的工事和公路,包括在什约克新建公路,印军也没有答应。
据《印度时报》等印度媒体报道,在这次中将级别的会谈中,双方对实控线存在认知偏差。印度为自己的立场辩护,称建设是在实控线内进行的,因此中国没有理由反对修路。印度方面要求中国撤军,中国方面则表示,在实控线中方一侧的部署“没有什么不寻常”。
中印之间会打仗吗?
随着中印边境紧张情绪加剧,中印双方均向冲突方向加派军队。
5月底,空军新闻网转载刊发消息称,空降兵某旅几小时内将人员物资和武器装备投送至数千公里外的西北高原某地域,部队整建制抵达时间较以往明显缩短。
6月7日,《》微博转载播发央视军事视频《从湖北出发!空军整建制兵力投送》,视频披露了整个投送过程,空军官兵全副武装乘坐铁路、民航等社会化交通工具奔赴千里之外。
图源:社交媒体
近期,西藏军区近期在高原密集组织演训。据中新网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16日透露,在海拔4700米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西藏军区某旅近日举行了一场立体拔点实兵实弹演习,去年国庆大阅兵中高调亮相的我军新型陆战装备——15式轻型坦克参与其中。
《印度快报》6月12日也报道称,就在印度和中国讨论如何缓和拉达克东部实控线沿线的紧张局势之际,印度军方消息人士11日说,在今年5月对峙最激烈的时候,两国已将军队从通常的位置调往前线,部署到整个中印边界。
军方消息人士称,军队调动是在印度与中国共有的3488公里边界的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地区的纵深地区进行的。
多位消息人士称,尽管双方的对峙仅发生在位于西部地区的拉达克东部地区,但双方军队在中部和东部地区都增强了军事实力。
他们说:“自5月份以来,中国还增加了在其他地区的军事存在。因此,印度也增加了在其他地区的军事存在。”他们强调,军队没有部署在实控线沿线。
中印边境线机场地图(图源:谷歌地球)
CNN撰文称,有关军队集结的报道让许多人担心可能发生对抗,特别是在中国和印度媒体都发表了要求采取行动的呼吁的情况下。
尽管印度公开呼吁缓解紧张局势,印度政府的主要人物却采取了咄咄逼人的口吻。印度内政部长沙阿(Amit Shah)本月早些时候在执政党印度人民党的集会上说,“任何侵入印度边境的行为都将受到惩罚。”
沙阿说:“两军在战略和行动层面都保持了克制。然而,在战术层面上,由于实控线没有在地面划定,人们对实际边界的看法不同,因此会发生对峙。虽然对峙可以在当地解决,但涉及道路和防御工事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冲突,总是需要更长的时间,而且需要军事和外交举措的结合。”
据印度新闻媒体“TimesNowNews”6月15日报道,目前解放军在加勒万(Galwan)和班公湖(Pangong)后方的地区部署了大约1万人的军队。解放军部队还得到了大约100辆坦克、装甲运兵车、两个炮兵团、战斗机和预警机的支援。
受紧张情绪影响,今日军工板块持续升温,个股大面积翻红,截止到收盘,东方精工(002611,股吧)、长城军工(601606,股吧)、新余国科(300722,股吧)、硅宝科技(300019,股吧)、内蒙一机(600967,股吧)等6股涨停,16股上涨超过5%。
图源:腾讯自选股
不过,即使中印双方重兵压境仍然保持了相当程度的克制。印度外交部16日表示,坚信维持边境地区和平安定的需要,相信可以通过对话来解决分歧,将强烈捍卫印度的主权与领土完整。
17日,国防部长辛格就加勒万河谷地区印军士兵死亡事件作出公开回应。随后,辛格在推特称,“加勒万河谷的士兵伤亡令人深感不安和痛苦…国家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勇敢和牺牲。”此外,他对阵亡士兵的家属表达了慰问。
对于辛格的表态,印度媒体“印度周刊”认为,他没有提到中国,这或许表明莫迪政府决定不推动局势升级。
印度媒体报道截图
就中印边防人员在加勒万河谷地区发生的冲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7号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有关问题发生在实控线中方一侧,责任不在中方,要求印方遵守此前双方达成的共识,不得越线活动,挑衅滋事。
赵立坚还透露,目前,两国边防部队正在处理具体问题。他表示,中印正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就解决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当前边境地区形势总体稳定可控。
此外,中印双方的外交谈判一直在进行。在北京,印度大使米斯里(Vikram Misri)参与了讨论。在新德里,各方正在进行不同级别的讨论。
另据《印度时报》报道,在中印两军在拉达克实际控制线地区对峙引发紧张局势之际,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S Jaishankar)计划于6月22日在俄罗斯-印度-中国三方会议上会见中国外交部长王毅。
6月16日下午,印度方面传来消息,说中印两国军人在边境地区发生冲突,造成人员伤亡。一时间国际社会纷纷关注。
当晚,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张水利大校就此事发表声明称,“6月15日晚,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印军违背承诺,再次越过实控线非法活动,蓄意发动挑衅攻击,引发双方激烈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
要知道,就在6月6日,中印两军刚在边境会谈点举行了“军长级会谈”,就解决近期边境事态、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进行磋商。当时双方的共识是,“要落实好两国领导人的重要共识,不让分歧上升为争端,要共同努力去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9天后,冲突发生。这次明显是印度主动挑衅、背弃承诺。
其实,双方冲突在上个月已有“端倪”——5月5日,印军即从该河谷地区越线进入中国领土、构工设障,后遭中国边防部队管控;5月9日,印军又从锡金段越线进入,导致双方冲突。
这次双方发生冲突的加勒万河谷是个什么地方?
如上图所示,它位于中印边境西段阿克赛钦地区,是加勒万河与什约克河的交汇点。此处山高坡陡,谷深沟窄,不适宜人类生存。
但它的战略地位很重要,是进入阿克赛钦乃至南疆的要隘。1962年以来,加勒万河谷地区的实际控制线一向非常明晰,一直都是中国实控。
5月13日,印度陆军参谋长马诺吉·慕康德·纳拉文说,不要过度解读当前的中印对峙,中印两军对峙是“由于对实控线认知不一致”,才导致双方边防军队在此遭遇。
这句话看似“公允”,其实不然。纳拉文所谓的“双方对实际控制线有不同认知”,其实是试图挑战中国对这一地带的实际控制,妄图通过频繁挑衅,甚至越线进入中方实控区,把事情闹大,将中方实控区炒作成“不同认知”的“争议地区”,进而改变管控现状。
印度在“洞朗对峙”的时候就玩过这种把戏。对峙爆发前,中方曾两次向印度提前通报,告知中国即将在洞朗地区修路,但印方突然派军队干涉中国修路,当时让中方感到非常吃惊。
这是因为,其一,洞朗地区明确不属于印度;其二,印度称是应不丹的要求出兵来阻止中国,而中国得到的信息是,不丹根本没有要求印度出兵。
这种把戏非常短视、落后。印方以为靠派士兵赖着不走、搭帐篷、设路障、向中方士兵扔石头、和中方士兵打架等停留在石器时代的手段,以为拿准了中方士兵不想让事情升级恶化的心态,就能蚕食中方的土地。
这也符合中国观察家们对印度外交的一贯评价:印度在对华政策上秉持的是机会主义心态,习惯于贪图一时的小利小惠,而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
目前看来,印方似乎没从“洞朗对峙”中吸取教训,反而从中国的友好态度里得出了错误判断,变本加厉地“玩游戏”。
这次,终于玩过火了。
那么,中国要不要狠狠地给印度一个教训?
如果想给印度一个教训,事情的结果是明摆着,因为中方的战斗力毋庸置疑。但无论如何,谁也不愿意真走到战争那一步。况且昨天,印度单日新增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达9789例,累计确诊病例数已逾35万例。应对疫情、拯救国民生命,应是印度的当务之急。
那么和谈呢?中方已经明确表示,要求印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回到对话和谈解决分歧的正确轨道上来。今天,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同印度外长苏杰生通电话时也强调,双方应按照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通过中印边界特别代表会晤机制、边防部队会晤机制等既有渠道,就妥处边境事态加强沟通协调。
但前提是印方要端正态度,严惩肇事责任人,严格管束一线部队,立即停止一切挑衅性举动。在事涉中国领土主权的问题上,别再搞这种耍无赖的小把戏。
来源:FX168、侠客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47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