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冬天,毛主席为中央起草致陈毅电:“山野、华野两军集中行动,两个指挥部亦应合一。提议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委。如同意请即公布执行。”
这是陈毅、粟裕根据当时战争态势,主动请求两个野战军合并,中央给予的答复。
两军合并作战,首战应在哪个方向?事实上,在作战方向上,陈毅和粟裕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但是经过反复商榷,陈毅、粟裕最终选择了粟裕的主张:继续在苏北作战。
具体的作战方向是:歼灭由宿迁向沭阳、新安镇进攻的国民党军。
这是两个野战军合并后的第一战。此前,无论是山东还是华中,由于解放区不断缩小,干部战士产生了埋怨和怀疑情绪,化解这种情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打胜仗。
作为战役指挥者栗裕重任在肩,夜不能寐。他后来曾经说过,在解放战争中,他参与指挥的有“三个最紧张的战役”:宿北、豫东和淮海。
1946年冬,在江苏的北部,即将打响的就是宿北战役。
粟裕
栗裕在指挥部里整日盯着地图。在国民党军向华东地区进攻的四路纵队中,粟裕分析只有从宿迁出动的这一路能快进、突出。
12月13日,宿迁敌人左右两个纵队沿着宿迁至新安镇(位于宿迁正北)、宿迁至沭阳(位于宿迁东北)的公路齐头并进,左翼整编六十九师占领晓店子和嶂山镇,右翼整编十一师到达曹家集和高圩-一线。
粟裕想定的作战方案是:正面阻击整编十一师,把整编六十九师分割出来,集中优势兵力,两翼夹击将其歼灭。这一次的方案是避强击弱。
粟裕作战有时候善于把强敌从万军中掏出来暴揍,有时候又专找软的捏,可见其用兵无形,炉火纯青。
粟裕把战场选择在宿迁以北公路两侧的几个小高地附近。
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的二十八个团奉命监视其他三路敌人;山东野战军第一、第二纵队,第七、第八师和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共二十四个团。奉命隐蔽向预定战场开进。
12月14日,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以少数兵力顽强阻击火力强大的整编十一师,同时把整编六十九师放进了预定战场。
黄昏,整编六十九师师部和二六七团进入人和圩,其他各旅紧随其后。他们与受到猛烈阻击的整编十一师之间已经出现了间隔。
15日。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各部队到达合围地点。
同一天,敌整编十一师师长胡琏以宿新兵团前线指挥官的名义召集作战会议。会上,胡琏指责整编六十九师轻举冒进。六十九师师长戴之奇则指责胡琏的部队推进缓慢。就在两个人争执不下的时候,突然接到了整编六十九师遭受围攻的消息,紧接着传来整编十一师师部附近出现共军的报告,
胡琏和戴之奇都感到非常吃惊。
这是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的攻击开始了。
在对整编六十九师的合围圈上,作战重点是负责穿插分割的一纵和负责攻击战场制高点峰山的八师。
胡琏
一纵刚刚进入出击地域时,命令传来,说当面之敌已经溃退,一纵必须立即追击,与二纵一起截住逃敌。
司令员叶飞不敢怠慢,三个旅急速向纵深冲去。但是,部队跑出没多久,叶飞就感到情况不妙:敌人并没有溃退的迹象。更严重的是,二纵的出击方向没有任何动静。
叶飞立即命令部队停止冲击,回到原来的出发地。天亮时,一旅和二旅回来了,三旅的两个前卫团冲得太猛,通信员徒步追上他们时已是上午八点,部队想撤也撒不回来了,因为这两个团已经深入到整编十一师的纵深地域。
叶飞焦急万分,到底根据什么说敌人溃退了?让一纵追击的命令又是谁下的?
但是,攻入敌人纵深区域的两个团毫不畏惧,既来之则打之:他们抓到敌人的电话兵,得知在他们附近运动的敌人恰好是整编十一师的部队。
没有什么好说的,先打再说。两个团,一部掩护一部进攻,冲进了整编十一师师部附近的村庄,歼灭其工兵营和骑兵营大部,还把整编十一师附属的那个炮兵团打散了。
整编十一师指挥部不知共军如何到达这里的,也不知到底来了多少共军,整整一夜都在紧急调动部队向师部靠拢。天亮之后,终于发现这是一小股兵力,于是立即组织反击。
一纵的两个团边打边撒,竟然又从敌人的纵深地域撤回来了。
峰山是一个海拔只有八百多米的小山包,但却是敌整编六十九师防御的支撑点,戴之奇命令预备三旅七团死守。
解放军八师赶到战场后,集中起五倍于敌的兵力从两面攻击峰山。
西南方向的二十三团一营,在副教导员张明的率领下连续冲击三次,敌人猛烈的火力导致部队出现严重伤亡。天快亮了,如果拿不下峰山,势必影响整个战役进程,而此时原本有四百兵力的一营仅剩下四十多人了。张明决定最后再冲一次,在团炮火和机枪的支援下,四十多名官兵爬向鹿砦,撕开铁丝网,冒着敌人的机枪扫射,在壕沟里搭起人梯向山顶冲去。张明头部中弹,血流满面,视线模糊,但依旧冲在最前面。终于,从另一面攻击的二十四团一营一连冲上来了, 连长郭继胜与张明在峰山顶会合。
峰山被攻占后,一纵从峰山以南楔入整编六十九师的侧后,彻底割裂了整编六十九师与整编十一师的联系。二纵和九纵也完成了对整编六十九师的压缩和包围。
戴之奇命令不惜切夺回峰山。预备三旅和六十旅的两个团,在飞机和炮火的支援下,向峰山发动了一次又一次反攻,八师集中起所有的火力坚守不退。
16日晚,戴之奇请求胡琏救援。至17日凌晨,胡琏除了哀叹“戴先生不堪设想了”之外,就是没有派出一兵一卒。戴之奇只好向南京求救:“恳求校长派兵或催令胡部相援,拯危局于万难之时。”
蒋介石严令胡琏出兵。
17日上午,胡琏派出两个旅发动猛攻,企图靠近整编六十九师但遭到一纵三旅七团的顽强阻击。整编十一师一一八旅在飞机和榴弹炮的支援下,向七团阻击阵地发动数次进攻,七团的前沿成为一片火海,负责指挥的三旅参谋长谢忠良不断地调动部队增强阻击力量,但是到下午十三时,蔡林一线阵地还是被一一八旅突破,一纵开始两面受敌。
危急时刻指挥部命令一纵撤退。因为此时,整编六十九师的阻击阵地已经破碎。
敌整编六十九师六十旅在旅长黄保德的带领下率先突围,很快就被一纵和八师包围歼灭。师部以特务营为前锋也开始突围,但因遭到猛烈的阻击被迫退了回去。
17日下午十四时,陈毅、粟裕命令各部队集中全力解决整编六十九师指挥部所在地人和圩。这里的守军工事坚固,而主攻的二纵和九纵只有三门火炮,炮兵的抵近射击摧毁了两个碉堡,进攻在敌人的强势火力面前连续受阻。
18日深夜,粟裕打电话给第二纵队司令员韦国清:“你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把人和圩搞下来!”
二十七团一营一连爆破组连续爆破,终于在人和圩守军的工事中炸开一个缺口,三班长周杰发率领几名战士挺身而出,用手榴弹巩固了缺口,营长杜邵三率领一连迅速从缺口处向里穿插。几个小时之后,二纵突进去两个团,九纵突进去四个营。
枪炮声逐渐密集起来的时候,戴之奇知道自己的最后时刻到了。
戴之奇在残部的簇拥下向村庄的东北角突去,当他终于意识到四面都是喊杀声时,自己用手枪指向了头部。
宿北作战结束。
人和圩打扫战场和清查俘虏的工作进行了整整两天。在俘虏中查出整编六十九师副师长、参谋长等人,可是,唯独师长戴之奇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韦国清亲自提审了戴之奇的副官庞白林,庞白林说,混战之中他也不清楚师长的下落。
提审的时候,韦国清身边坐着个名叫胡奇坤的随军记者,记者脚上的一双丝绒面料的棉鞋引起了庞副官的注意——记者向韦国清报告说,他随突击部队越过壕沟的时候,双脚陷入冰窟窿里,这双鞋是保卫科的高干事顺手从一个死尸的脚上扒下来给他换上的,如果需要上缴的话,他就立即脱下来。
庞白林仔细端详了这双棉鞋后肯定地说,整个六十九师只有师长穿着这样一双棉鞋,这双鞋是人和圩区长吴飞天送给师长的礼物。沿着这条线索,清查人员找到了一具光着脚的尸体。拉开尸体上裹着的土兵棉衣,里面是国民党军中将军服。
庞副官表情凄然:“这就是我们的戴师长。”
戴之奇
宿北战役开创了解放战争以来解放军一次作战歼敌最多的纪录(21530)、一次作战歼敌一个整师的先例。
粟裕认为此战不仅获得了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意义还在于:“这仗打胜了,兄弟部队之间就产生了彼此的信任,两支野战军合并后的新的领导机构和所属部队也就产生了上下之间彼此信任。这一切,都是无价之宝。相反,如果这一仗我们被打败了,上下之间和兄弟部队之间就容易相互埋怨,就要花上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和相当大的努力,才能弥补过来。”
粟裕的这一总结确实是一个战略家的智慧。战争胜负取决于诸多要素,但是,人心无疑是最主要因素之一。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点赞,欢迎大家点击“关注”,“关注”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31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