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母语说的都结结巴巴,这么小就开始学习英语了,尤其很多男孩子本身语言天赋就不好,发音不准,记不住,死记硬背,听语音教学写单词背单词,一个一个字母背单词,几岁的孩子看着都累。
联想自己,本人那时初中才有英语,一直到大学学了十年英语,出来工作一晃毕业二十多年了,回头再看英语基本都还给老师了,小学到大学的同学多的数不过来也记不清了,也没听说有几位工作当官用得了几句英语,想想这个教学体系真是无语。英语可以学,但是也要看人的,有的人尤其女孩子有语言天赋记性又好,学起来容易些。
本人一直认为有天赋学哪门专业就轻松得多,初高中完全没必要把英语调高到和语数一样重要,完全设个副科、选修科,想学的可以在大学必须的专业上加设必修课,甚至外语专业,能够成为研究生博士生毕竟少数,他们完全可以在这个阶段学习外语。没必要上学的人都去学习外语,大家看看我们这么多人花大力气学习外语,大多的人连上大学的机会都没有,有几个人在漫长的人生里用得上外语?身边的人你就看到有几个用得着,看个外语电影也习惯了读汉字翻译,偶尔要用的单词完全可以查字典查网上乃至APP翻译,从幼儿园到大学学了十几年英语看看有几位会说会用?有人说多学提高素质,外语能提高素质?十几年的精力学点史地哲多好,那是真提高文化知识和素养,过去几十年很多人初中高中毕业后,谈起中国和世界历史地理天文基本不清楚,模模糊糊,因为我们的教学体系把史地哲当副科,成绩不好的基本不学。
我们以史为鉴的重要性没有在教育体系中贯彻,造成几代人普及教育方向错误,毕竟大多数人只是社会的一颗螺丝钉,工作生活环境基本在国内完成,大好年华求学期间轻视人文教育是把人们带到实用主义,太多的人闷头工作一心向钱看,忘了拼命挣钱的实质意义,少了人生意义的思考,有的人甚至道德沦丧。历史人文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是很多人认识不够。如果我们从儿时省下一部分精力学习我国博大精深的历史人文教育,尤其德育,就可以真正认识工作和生活的意义、提高全民素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18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