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在印度阿姆利泽旅行的时候,我问一个兰州的大姐:“你为什么一个人来印度?”,大姐说:“其实是2个人,我和一个女孩子约好了一起来印度,结果那个女孩子一下飞机就觉得印度不可接受,第二天就买票回国了”。
这就是神奇的印度,来印度之前,如果你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那你可能会失望。
本文将简单说说初到印度,那些让中国人不太习惯的事情。
PS之后的恒河
现实中的恒河
现实中的恒河
正文
不可接受之一:脏乱差
印度的脏乱差可谓是“蜚声中外”,没有来过印度的国人,也看了很多相关的报道。
印度的街头,神牛乱窜,流浪的狗子,拉货的骆驼,不停按喇叭的摩托车和突突车,还有人力三轮车,给人一种无序的感觉。印度朋友说,如果你在印度能开车,那你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开车。这绝对是事实,在高速路上,很多印度人开车蛇形,冷不丁的出现在我们轿车前,着实让人为印度的交通安全担心。
印度街头
印度街头
对牛许愿的印度人
印度有一种咀嚼的烟叶子(我不抽烟,不知道怎么称呼),很多人在嘴里咀嚼之后就随地乱吐,在印度几乎很少能看到垃圾桶。
所以,在印度经常能看到路人随口乱吐烟叶子。
印度咀嚼的香烟
印度咀嚼的香烟
不可接受之二:没有公厕
在印度旅行,几乎很少看到公共厕所,即便有的话,也是印度式的露天厕所。这不是刻意的丑化,而是确实如此。
在印度街头,即便是新德里最发达的CP地区,在街头都可以闻到沿路尿骚味。
印度的厕所,一般是一面墙,用水泥砌上几个隔断,大家对着墙尿,而身后则是路人。
印度的公共厕所,背后就是马路
印度的公厕,背后就是行人和大马路
当然,就地解决的人也非常多,如下图。
随处大小便的印度人
真的很心疼印度的女性,厕所问题真是大问题。
对于在印度旅行的中国人来说,一般我们会提前解决,或者内急的时候,选择麦当劳、星巴克抑或是相对高端的餐厅。
不可接受之三:印度食物
我走过了很多地方,自认为对各地的食物接受度还是非常高的,初到印度的时候,我也可以用手吃饭,也可以吃印度糊糊。可是时间久了以后,我实在是受不了了,突然有一天,我受够了,莫名其妙的对印度食物出现了逆反的心理。
印度街头食物,卫生条件
蔬菜糊糊
土豆糊糊
香蕉叶饭
中国的食物,讲究色香味俱全,而印度的食物,即使是再好吃的食物,在卖相上都让人不可接受;其次是印度的环境卫生很糟糕,不可能每餐都是高档餐厅,因此大多数的时候,还是咬着牙吃小餐馆的食物。
印度高端餐厅的食物,卖相还是可以接受的。
印度高档餐厅
我很清晰的记得,在对印度食物出现逆反心理之后,我的自我救赎之路。
- 第一阶段:不吃印度食物,只吃水果。吃到最后,体重连续下降,整个人的状态都不好。那段时间,感觉整个人每天都在和饥饿做斗争,人的情绪也不好,很容易发火。
- 第二阶段:西式快餐。每天吃汉堡、肯德基、披萨,甚至打车去汉堡王买汉堡。
- 第三阶段:尝试寻找和中国比较接近的食物。比如momo、thenthuk。当然,印度也有一些中印混合的华人餐厅,味道不正宗,价格也很对,同时也有华人在印度开餐厅,不过个人认为价格还是偏高。(印度猪肉10元一斤,在中餐厅一盘回锅肉得80元。一碗豆腐汤35元。)
- 第四阶段:寻找厨房、体重又回来了。
thenthuk
momo
我在印度遇到的中国大神
甘肃大神
我在阿姆利泽旅行的时候,莫名其妙就生病了,胃口不好。途中遇到来自兰州的大姐,大姐是铁路上的职工,唯一的爱好是旅行,除了上班就是旅行。此次她是来印度给生病的丈夫买药,顺便去旅行。
大姐因为不会英文,所以一路上跟我走得近,刚好我和大姐两个人都生病了。因此,我们选择去吃披萨,毕竟口味上不会那么抗拒。
我们点了2个小披萨,我的身体太虚弱了,只吃了2片,实在是吃不下;而大姐把整个披萨都吃完了。
大姐说:“你吃不下就不要勉强自己,等下买点牛奶喝喝。”
大姐说:“我这个人和其他人不一样,我是越生病,胃口越好”
说罢,大姐把所有的披萨都吃完了。
陕西大神
我在青旅认识一个甘肃大神,此人更牛。
大神是妹子一枚,做自由职业,顺带在线教英文。
那天,我和大神出去吃饭。我问大神吃什么?
大神:我都可以,看你想吃什么?
我:印度食物我吃怕了,你看我都瘦了10公斤了。
大神:不会吧?我觉得印度食物挺好吃,我来印度都长胖了……
我:印度的什么食物好吃?
大神:都挺好吃的,反正我个人很喜欢印度食物……
总结
关于中国人在印度的生活,其实有很多不习惯,再比如印度人宰客。
当然,印度的文化多样性、宗教胜地、历史遗迹也吸引了不少中国人前来观光。
大神,之所以被称为大神,是能做到一个正常人做不到的事情,对他们而言,印度好像是一个毫无瑕疵的完美存在,我至今仍然佩服的大神,她热爱印度所有的食物,她欣赏印度的男人,她爱印度的一切,而我做不到。我可以偶尔吃吃印度的食物,天天吃等于要我命。
初到印度,说说你在印度最不习惯的那些事情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14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