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出现暴力殴打学生恶性事件,学生被砖头砸,怎么回事?是学校教育缺失还是家庭教育缺失?
不要一说这种事件,就怪老师,怪学校,这个和老师学校没有任何的关系,而且也不只是现在有,10年前、20年前,这种打架斗殴的事情,都不少,相比而言,现在还少了很多!
我们来看看世界的来龙去脉:
两名15岁的在校初中生因为生活琐事与他人发生矛盾,随后纠结其他三名初中生前去当地镇远县舞阳镇杨柳湾城墙处与另外五名社会青年进行理论,前者被后者暴打,短短1多种的视频,2名初中生分别被多人用脚猛踹,用砖头砸背等方式进行暴力殴打和侮辱,并拍了视频。
被打的两名学生,没有报警,也没有告诉家人,后来因为视频在网上传播,警察找到了他们,才知道这件事情暴露了。
对于这件事件的起因,只是通报因为琐事,并没有具体交代,讨论谁对谁错没有意义,因为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出问题
孩子进入青春期,身体快速发育,身体逐渐变得强壮和高大,但是思想还并不成熟,所以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
90年代我们上学时,那个时候打架的现象也非常多,学生之间打架,一个小问题都可能引发学生之间的激烈冲突,这个时候的孩子打架,往往不计后果,甚至是往死里打,直到吃了一口恶气才算结束,所以打架特别凶,特别残忍。
我之前在一个中学门口,就见过几个男孩一起打一个男孩,被打的男孩倒在地上,另外一个用脚踩着他的脸在地上摩擦,非常凶残。我们上学那时候,班里有些城里的学生,背包不是用来背书的,而是背着凶器,那个时候可能只有同学之间知道,家长和老师一律不知,还好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现在想想都后怕。
二、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容易出问题
那些青春期出现问题的孩子,多数都是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如果家庭教育不到位,社会就帮你教育孩子,80后的孩子受“古惑仔”电影影响非常大,很多人都向往那种生活,甚至故意去模仿。
而如今,网络更加普及,小孩子从小就接触网络,辨别能力差,所以很容易被一些不好的视频或者事件影响,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问题,这就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
三、李玫瑾:孩子14岁和6岁生日,不能随便“过”
犯罪心理学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长期研究犯罪心理学,她对于家庭教育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李玫瑾建议,孩子的14岁和16岁生日,不能随便“过”。14岁是一个什么概念?14岁就要承担一部分责任了,父母就管不了了,所以这个时候,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不要杀人、不要放火等。
到16岁的时候,要告诉孩子你要好好懂法了啊,现在很多行为,老爸老妈管不你了,你得自己对自己负责。
通过这种半开玩笑的方式,给孩子传递法律意识,让孩子知道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就行了。
能管人的地方,只有3个:家庭、学校和监狱!但是,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有些家长只负责生孩子不负责养孩子,把孩子推向学校,对于家庭不管的孩子或者管不了的孩子,学校是无能为力的,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是不想管,而是不敢管,也管不了,最后这个孩子只能归社会去管了,所以有些人刚刚出校门,就进了监狱了,这是谁的悲哀?归根到底,还是家长的悲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10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