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是从稚嫩走向成熟,回想起儿时的记忆,总是甜蜜中带了点辛酸。都说现在生活压力最大的一代人是80后,他们该赶的生活赶上了,不该赶的生活也赶上了。其实,现如今的90后又何尝不是这样?特别是从小生活在农村的90后!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90后,偶然间回想起儿时的记忆,不免有些感慨。下面就来分享一下农村90后的小学和初中生活是怎么样的吧,也许会超出你的理解范围。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那时已经有学前班,也是农村孩子学习生活的起点。当年的学前班,就是现在的幼儿园。那时上学前班,因为没有桌椅板凳,教室里全部都是用水泥石板搭建成了半腰高的临时课桌。学生们都是搬几块砖头当凳子,坐在垒砌起来的砖头上,趴在水泥石板上学习。夏天还好,凉飕飕的很舒服。然而一到冬天,水泥石板冰冷刺骨,让人难以忍受。
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学校需要学生自己带桌凳上学。学校统一的桌凳,每套50至60元左右,一套桌凳一直能用到小学毕业。小学学业较为轻松,每天早早地就放学回家了。由于大家都是同村或邻村的同学,放学后约好一起玩。基本上到家放下书包就满村乱跑,那时候比较受欢迎的游戏有捉迷藏、抢宝、丢沙包、跳绳、扯圈线……
小学毕业后,步入城镇里的初中。那时候由于学校设施简陋,住校的学生需要自己带床和被子到学校。一个宿舍里能放四至五张平板床,所以学校便要求一张床上睡两人。当时我们同学都是私下约好,这学期谁带床,下学期轮换。
由于农村孩子家庭都不富裕,大多数学生家里能用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不像现如今家长车接车送,所以,离家比较远的孩子都会选择住校。初中时的生活费家里给的并不多,一周15至30元之间。
一顿饭基本上就是一块钱左右,两个人搭伙,一人买菜,一人买馒头。那时候,由于手里没有多少生活费,而且平时生活费还要拿来卖笔和本子,大家很默契地省吃俭用。所以,那时候的初中校园里基本上找不到多少偏胖的学生,每一个都骨瘦如柴,仿佛风一吹都能吹倒似的。
一些胃口比较大,生活费比较少的学生。通常都是从家里自带干粮,在家里提前让爷爷奶奶摊好面饼,再用罐头瓶装一瓶咸菜疙瘩或豇豆等咸菜。离开的时候,用食品袋装在书包里带着去学校。所带的干粮一般能吃到周三,生活费也是从这时才开始启用。虽然面饼放了两天很干很硬,甚至有些发馊,但是那个时候只要能吃饱,谁还管得了这些?
虽然那时候的生活条件差,吃的又不好。但是,那个年代也让我们这些90后养成了一个独立自主,吃苦耐劳的生活意识。感谢那个年代,让我们拥有一辈子不可磨灭的记忆;也感谢那个年代,让我们懂得了成长所需要的努力和代价!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抄袭,违者必究!文:梦在生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10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