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孩子遇“三年级滑坡”危机?用好“锚图”教学法,帮孩子应对危机

孩子遇“三年级滑坡”危机?用好“锚图”教学法,帮孩子应对危机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邻居家的小孩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了,成绩对比以前下滑了很多,简直就是"大滑坡"。孩子妈妈都不能理解,孩子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成绩很好,数学和语文两门课经常考满分,也获得很多奖项,妈妈还以此觉得很自豪。但是到了三年级,孩子的成绩就开始下降,对于学习似乎也失去了兴趣,对此孩子妈妈很烦恼,但是又觉得无奈,不知如何是好。

邻居说到了孩子的这种情况,其实并不是个例。很多妈妈都会说到自己的孩子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成绩很好,但是到了三年级,成绩就开始下滑。这是在孩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专家曾经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总结出规律,这一现象被称之为"三年级滑坡"。这是在孩子身上普遍的现象,但是家长一定要引起注意,把握好三年级这个分水岭,及时做好准备,让孩子轻松度过这个学习上的危机。

孩子可能会面临"三年级滑坡"危机,家长要注意

"三年级滑坡"现象是是美国专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概念,指的就是孩子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成绩会突然下降。小学三年级就像是一个分水岭,在孩子在三年级之前以及之后的成绩会出现极大的差距。

孩子出现这个现象的时候,父母就要充分注意了,因为这个时候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这个阶段如果父母和老师没有对孩子进行及时的引导,那么困难会导致孩子的成绩就停留在滑坡之后的位置了,成绩很难再得到提高,这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实习。

那为什么孩子会出现"三年级滑坡"危机呢?原因大致有以下三个:

(1) 三年级之前的知识点较为简单。一二年级的知识比较简单,只是包含一些简单的语言、基础数字运算等等,只要求孩子进行简单的识别和识记,但是不要求孩子自己对其有更多的理解。并且,一二年级的课本也相对比较有趣,孩子有更大的兴趣去学习,因而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而三年级以后课程增多了,对孩子的要求也更高了,孩子一时难以适应,如果没有及时调整,就容易导致出现成绩下滑。

(2) 超前教育减弱孩子对课堂的重视。很多家长会在孩子学龄前就教给他很多知识,这些知识包括一二年级的知识,因而孩子在上三年级之前就会觉得老师讲的内容很简单,于是对课堂的重视程度下降。等到三年级接触到新的知识,而此时上课不认真的习惯已经养成,于是就会出现跟不上老师节奏的情况,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下降。

(3) 孩子在这个阶段处于身心转折期。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来说,7-11岁的孩子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还需要借助实物或图画来进行思考。三年级以后的知识较为抽象化,并且对学习的自主性要求更高了,这个时候孩子没有及时适应就会导致成绩下滑。

哪些孩子容易出现"三年级滑坡"危机

1、 阅读量小并且只喜欢读故事书的孩子

从三年级开始,孩子就要经历从故事阅读到事实知识类阅读的转变。这就要求孩子,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泛读的层面,他们必须深度掌握精读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三年级以后对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也会提高很多,如果孩子在这个时候不能够充分理解课本知识以及试卷题目,则会对孩子的成绩造成影响。因此,在三年级以前没有积累一定的阅读量的孩子在三年级以后就会感觉到学习的压力增大。

三年级以后的语文知识包括学生的自主理解,以及会要求学生提出更加深层次的见解,而数学则出现了应用题,需要将简单的数学算是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就需要学生能够读懂题目并且能够有自己的思考。而如果孩子平时的阅读量较小,并且只是读一些故事书的话,孩子对于一些知识点的积累就不充分,遇到比较难的题目就在理解上出现了障碍。

2、 还未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

三年级是孩子学习的一个分水岭。三年级以后学习难度加深、学习强度增强、学习的量增加,对孩子的各方面要求也更高。所以,孩子如果之前就没有养成比较好的习惯,就很难能够跟得上老师的步伐。

比如,孩子在平时就比较懒散,做事也不积极,但是应对一二年级的作业量还是可以的,于是孩子就没有再进步加强,而是保持了自己懒散的习惯。当作业量增多之后,孩子的懒散就导致了孩子写不完作业,于是学习进度就难以跟上了。

孩子的平时生活习惯对于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好的习惯才能促进好的学习成绩,才能成就孩子的学习能力。因此,家长在孩子较小的时候就要让其培养出更多的好习惯,比如多读书、多学习、不拖拉、早睡早起等。

用好"锚图"教学法,轻松应对"三年级滑坡"危机

"锚图"教学法也叫"要点图"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整理学习要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步。"锚图"通过将图片和文字之间建立联系,将重要知识点提炼出来,起到简洁明了的效果,将知识点更好地呈现出来,让孩子更加容易掌握所教知识。"锚图"教学法包括"策略型锚图"、"流程型锚图"和"程序型锚图"。家长记得我孩子准备一些空白的纸和各种各样的笔。

1、 "策略型锚图"

这一类锚图的形式主要是通过将知识点按照一定的策略呈现出来,达到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同时将已有的知识进行强化的作用。这种形式的锚图可以呈现为以下形式:

比如,在语文学习上,将每一篇课文中国的要点都列出来,再分别对其理解,最后再作总结。或者,可以将每一篇课文以图文的形式呈现出来,将课文中提到的要点就画在一张纸上,并且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连线的方式标出来,然后在纸上写上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这样能够让孩子对课文更加清晰明了,同时也能够有更多自己的思考。

2、 "流程型锚图"

流程型锚图主要是树立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顺利,让孩子的逻辑更清晰,思维更加流畅。

比如,孩子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作文了,写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思路清晰,才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篇作文。因此我们可以接触流程型锚图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

在平时的写作锻炼中,可以让孩子将写作文的流程写来,比如"选题——列提纲——找素材——写作——检查",通过将写作流程写出来,在实际写作中就能够对应地安排自己的写作顺序,让写作更为流畅。同时,也要注意写作中的各个要点之间的联系,将要点也按顺序列出来,能够让思路更清晰。


3、 "程序型锚图"

程序型锚图重要是为孩子解决复杂隐晦的知识点,比如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上课不能迟到、做错事为什么要道歉、人为什么要负责任之类的问题。这一类问题通过语言很难向孩子讲明白,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锚图来为为孩子表明其中的道理。

比如,要让孩子明白做错事为什么需要道歉,可以通过画两个人,一方为做错事的人,一方为因为做错事的人而受到伤害的人,并且在后者身上画一些表示受伤的画面,同时在旁边标注提示做错事会使得对方受到伤害。通过这样的漫画形式让孩子能=能够直观感受到自己所做的错事会对他人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我是童心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0076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