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大家了解后面内容,先普及几个科学概念:
引力奇点(Gravitational singularity)是大爆炸宇宙论所说到的一个“点”,即“大爆炸”的起始点。
该理论认为宇宙(时间-空间)是从这一“点”的“大爆炸”后而膨胀形成的。奇点是一个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高、热量无限高、体积无限小的“点”,一切已知物理定律均在奇点失效。
宇宙年龄(age of universe)宇宙从某个特定时刻到现在的时间间隔。对于某些宇宙模型,如牛顿宇宙模型、等级模型、稳恒态模型等,宇宙年龄没有意义。
在通常演化的宇宙模型里,宇宙年龄指宇宙标度因子为零起到时刻的时间间隔。通常,哈勃年龄是宇宙年龄的上限,可以作为宇宙年龄的某种度量。根据大爆炸宇宙模型推算,宇宙年龄大约138.2亿年!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和哈雷彗星。
地球从原始的太阳星云中积聚形成一个行星
目前对地球年龄的最佳估计值为45.5亿年,通常所说的地球年龄是指它的天文年龄。地球的天文年龄是指地球开始形成到现在的时间,这个时间同地球起源的假说有密切关系。
地球的地质年龄是指地球上地质作用开始之后到现在的时间。从原始地球形成经过早期演化到具有分层结构的地球,估计要经过几亿年,所以地球的地质年龄小于它的天文年龄。
韩愈的《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百度文库: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
王弼《道德经注》:万物万形,其归一也。何由致一?由於无也。由无乃一,一可谓无。已谓之一,岂得无言乎?有言有一,非二如何?有一有二,遂生乎三。从无之有,数尽乎斯,过此以往,非道之流。
苏辙《老子解》:夫道非一非二,及其与物为偶,道一而物不一,故以一名道,然而道则非一也。一与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是以往,而万物生。虽有万不同,而莫不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者,盖物生於三,而三生於一,理之自然也。
现代科学的解释道:宇宙的运行规律。
道:自然界发展规律。
道: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以后,觉悟者。
道: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
道生一:宇宙产生物质(产生基本粒子,为一)
基本粒子
一生二:产生阴阳,正负(产生电子、质子,为二)。
电子:负、—。
质子:正、+。
中子(Neutron)是组成原子核的核子之一。中子是组成原子核构成化学元素不可缺少的成分(注意:氕原子不含中子),虽然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核内的质子数目确定的,但是如果没有中子,由于带正电和质子间的排斥力(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就不可能构成除只有一个质子的氢之外的其他元素。中子是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
三生万物:产生中子,为三。
电子、中子、质子组成原子。原子组成分子,分子组成物质,就有了繁华的大千世界。
世界上事情,除开对错,还有一个状态:处于不对不错之间的中间状态。
所以,中国的哲学道理超过西方的地方就在于此。我说将来中国的学说普及世界,代替现代科学,就是基于此。
“道”是什么?
“道”:就是规律,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生的规律。
(1)道若可以言说,就不是永恒常在之道。
持此种观点的人为《老子》注家的主流。从战国末期的韩非,到西汉严遵、东汉河上公、曹魏王弼、唐代成玄英、陆希声等人,都主张道不可言说,主要是为了体现美感。
(2)道可以言说,但不是人间常俗之道。
(3)道可以言说,但道非恒常不变之道。
“名”:在这两句话中有两个含义,一是名利,二是指人或事物的表象。“道”是内在的、实际存在的东西,而“名”是外在的,是虚的东西,即平常所说的“虚名”。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
"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
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谢谢网络上的知识及图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90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