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并且趋于年轻化,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
每年的5月18日是全国血管健康日。5.18源于一个指标值:5.18毫摩尔/升,即正常人血液内总胆固醇异常的临界值。
设立这个节日旨在呼吁人们重视血管健康,警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评估血管年龄、检测胆固醇开始,主动去管理血管健康,提高血管健康水平,降低心梗、中风、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让血管更年轻。
生活中有哪些习惯会使血管衰老?
1、喜食肥甘厚味
动脉硬化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进而出现管腔变得狭窄。油腻食物吃得太多,就会使过多的油脂沉积于血管壁上,诱发动脉硬化和其他心血管病变。
2、摄入过量盐
正常情况下,心脏通过血管泵出血液时会产生一氧化氮,可使血管放松、顺畅血流。而食盐会阻碍一氧化氮的释放,妨碍血管的扩张能力,增加罹患动脉硬化的风险。
3、压力大
“压力山大”是不少现代人的通病,也是血管的敌人之一。压力过大,长期得不到缓解,会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虽然说压力的应激是短暂的,但反复发作的急性应激会引起冠状动脉炎症,甚至导致心脏病发作。
4、久坐不动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坐立,会导致人体血液流动速度减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如果此时猛然活动,很容易牵动不稳定的血栓,使之脱落造成血栓栓塞。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后突然变换体位,容易造成血压波动,使心脑等器官供血不足,出现心悸、头晕、头痛等不适,甚至反复晕厥或诱发脑卒中。
5、吸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通过肺泡和血液中的气体交换进入血管,干扰血液中的脂肪代谢。
6、 熬夜
熬夜会打乱生物钟,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使血管收缩、血流减慢、血液黏稠度增加。
血管好不好,摸脚背就知道
足背动脉的搏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血管健康状况。如果一个人的足背动脉搏动发生了变化,那有可能预示着动脉出现了问题。
在内脚踝和外脚踝的中间取一个点,再在大脚趾和二脚趾中间取一个点,两点相连的这条线,就是大致的足动脉的位置。
- 摸足背动脉并不是数次数,而是感知两侧足背动脉的搏动强弱。
- 如果一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且左右不对称,原因通常就是下肢动脉硬化。
- 如果双脚的足背动脉都越来越弱,还要警惕髂总动脉等位置相对更高的血管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等。
- 糖尿病人出现血管问题的风险更高,更应关注足背动脉搏动。
预防血管衰老的七条建议
血管医学领域有一句话——“人与动脉同寿”,这是19世纪法国名医卡莎尼斯经典名言,意思是血管活多久,人就能活多久。令人忧心的是,血管硬化日趋年轻化,而且血管一旦硬了,就很难再软回去。接下来给大家推荐7条防血管病的建议。
1、戒烟
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刺激血管运动中枢,并刺激体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引起心率加快、末梢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因此,生活中要尽量做到不吸烟、远离二手烟。
2、控制体重
日常的饮食,保证每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合理搭配,能满足身体所需即可,尽量不要超过热量上限。同时,要少吃含热量较高的油炸食品、方便食品和快餐等。
3、经常运动
运动能改善血液循环,对降低血脂、血压和体重效果明显,还可舒缓压力,愉悦身心。建议根据自己年龄、性别、体力等不同情况确定运动时间和强度。一般可多进行慢跑、快走、游泳、骑车等有氧运动,每次坚持30分钟,每星期至少5次,运动后心率加年龄以不大于170为宜。运动状态以身体微微出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最佳。
4.合理饮食
饮食油腻会导致血脂增高,过多的血脂附在血管上,就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血栓。建议日常饮食要减少摄入盐、糖、饱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等,多吃低热量且富含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和其他营养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杂粮、瘦肉、鱼类或低脂乳制品等。
5、控血压
血压高时,血流对血管的冲击力增大,使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容易产生动脉硬化。不少人天然存在动脉扩张或动脉瘤,一旦血压突然升高,动脉瘤破裂,会引起脑出血。因此,血压应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建议大家平时少吃盐,每人每日控制在6克内,多用蒸煮等烹调方法,少用酱油、味精等调味品。儿童、青少年也要注意血压监测和预防。
6、控血脂
当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增多,易在血管壁上沉积并形成斑块,甚至堵塞血管、形成血栓,导致急性心梗或脑梗。建议饮食以少油为原则,少吃动物内脏、动物脂肪及甜食,尤其少吃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如奶油、黄油等。
7、降血糖
在长期高血糖的作用下,动脉内皮细胞容易受损,血管壁的通透性也会变差,脂质容易沉积在血管内皮,进而导致血管狭窄,引起冠心病、脑梗等疾病。建议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胡萝卜、芹菜、燕麦、柑橘等,能延缓肠道吸收糖分。
来源:天津市环湖医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88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