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中医称不寐症,按照临床辩证分为:心肝火旺,脾胃失和,心肾不交,气血两虚,下面我们从一个病例来了解一下失眠的针灸治疗。
患者张某,女,38岁,工人。
主诉:失眠2个月。
病史:患者因2次流产后,周身无力,经常失眠,近2个月失眠症状加重,伴心悸,头昏头沉,不思饮食,健忘。
查体:神志清,形体消瘦,面色少华,言语低微,心肺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诊断:中医:不寐;西医:神经衰弱,失眠。
思考:患者因流产后,气血亏损,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血不养心,以致心神不安,而成不寐(气血两虚型)。
治疗原则:补益心脾,镇静安神。
选穴:神门、三阴交、脾俞、心俞、足三里、印堂。
操作:
神门,进针0.5寸,三阴交,直刺1寸,均用捻转之补法;
脾俞、心俞,均向棘突方向斜刺,进针1.5寸,施捻转之补法;
足三里,进针2寸,施捻转之补法;
印堂,进针0.5寸,施提插之泻法
治疗经过:上穴每日针1次,3次后明显好转,5次后睡眠基本正常,夜间睡眠7-8小时。
总结:
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轻者入眠艰难,时睡时醒,重者彻夜不眠。现代医学称之为神经衰弱。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对该病的病因认识比较接近,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思虑忧愁,操劳太过,损伤心脾,气血虚弱,心神失养所致。现代医学认为,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使大脑功能活动紧张程度超过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耐受性时,会导致本病。
表现:入睡困难、隐眠浮浅、多梦、易惊;或醒后不能再入睡;伴精神易兴奋、易疲劳、紧张性疼痛,多为头痛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头昏,心悸等。
治则:
安神,镇静,宁心。
配方:
主穴:神门、三阴交、安眠。
配穴:心肝火旺加刺行间、风池、阳陵泉;脾胃失和加刺脾俞、足三里;心肾不交加刺肾俞、太溪;气血两虚加刺脾俞、肾俞、足三里。
如需帮助请关注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加入圈子更方便咨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76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