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有方法#
许多家长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总是希望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感化孩子。但也有不少家长敏锐地意识到讲道理的教育方式并不能起到作用,总是会陷入到自己一个唱独角戏的尴尬情境当中,自己苦口婆心地讲,孩子却是一句话都没听进去。
为什么跟孩子谈道理等于对牛弹琴?
1、大脑发育不成熟
孩子的身上会表现出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好了伤疤忘了疼。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因为孩子大脑发育还不成熟,记忆能力较弱。虽然说能把意识和眼前的景象建立起关系,但却还没有具备将记忆随时拿出来做对比的能力,所以也就会在同一个坑里摔倒好几次!
2、情绪脑为主体
儿童情绪心理学这本书中将大脑分为了三个层面。分别为爬行脑,情绪脑和理智脑。而情绪脑的存在就是会让孩子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比如委屈,不满等等。
而儿童心理学家们认为“情绪脑”发展的关键期在三岁左右。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的时候,会比较容易被情绪脑控制,这也就导致孩子在下一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时,还是会被情绪牵着走,而家长教过的那些正确处理方式早就被抛于脑后。
理智脑要等到20岁左右才能发育,所以说跟孩子讲道理等于对牛弹琴!说到底,孩子的自控能力还是比较差的,仍然需要家长的强权控制,但是为了孩子能够虚心接受,要有套路。
聪明的父母,才不会跟孩子讲道理!要有“套路”的强权控制
一、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
作为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要把控好孩子人生的大方向,尽量避免孩子误入歧途。但对于某些孩子能够做决定的事情,家长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适当的选择权,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给予他的尊重与关爱。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会慢慢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孩子的穿衣搭配,家长尽量不要过于干涉。但父母却可以给孩子选择在特定的季节是裙子还是棉衣更好。冬天穿棉衣,夏天穿裙子这种原则性的问题是家长来做决定。孩子之后要做的是,如何在一堆棉衣或者裙子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
二、如果孩子的想法不正确,家长不要发火,要用引导的方式
由于年龄与社会阅历的限制,孩子的某些想法终归是不成熟的。但孩子的想法也正是孩子各种能力发展的体现。所以说家长千万不要发火,打断孩子的表达欲望。正确的做法是要慢慢引导孩子,并且可以凭借自己的阅历为孩子的想法做一定的补充,让孩子的想法能够更加的完美。
三、通过故事绘本,给孩子做心理暗示
对于孩子来讲,阅读故事绘本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不仅能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并且还能够慢慢培养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比如想要孩子学会分享,父母不能强求,可以通过一本分享的绘本,让孩子理解分享的意义和好处,去模仿故事中的主人公。
再比如说,孩子不喜欢洗手,那么家长就可以给孩子看一些以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为主题的绘本,让孩子明白勤洗手的重要性。尤其是针对3岁以内的孩子来说,莹姨建议每位父母在家中都有一套,行为引导绘本,你会发现在管孩子方面能省不少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68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