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说过:“父母必须是要有给小孩子立规矩的意识,有一句话,三岁的孩子都管不好,如果到了六岁以后想管也是很困难了。”
有不少宝妈都跟我抱怨,2岁之后宝宝开始变得不听话、叛逆了,不管父母怎么说,宝宝就一味地拒绝,“不、不、不”,说是家里的“小魔王”也不为过。
在面对宝宝撒泼、哭闹的时候,多数父母都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会在一气之下暴揍孩子一顿,结果宝宝非但不改正,反而更加变本加厉的躺在地上大哭,宝妈也会觉得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也不知道该如何来跟宝宝沟通。
蒙特梭利发现的三十几个儿童敏感期中,从孩子2岁开始,就会经历多个心理上的敏感期。
- 物权敏感期:对自己的玩具充满占有欲,认为这个玩具属于自己,一旦有别人想要拿玩具,孩子就会觉得有人抢夺自己的东西。
- 认知敏感期:孩子一旦到了认知敏感期,就会喜欢去触碰各种各样的东西,并且将东西塞进嘴里,这是孩子正在认识周围的事物。
- 秩序敏感期:这时孩子会对物品的摆放有自己的想法,家长若是想要将东西放得工整,孩子反而会打乱,按照自己所想的方式去摆放。
这时的宝宝自我意识变得逐渐清晰,会随心所欲地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而这种行为一旦遭到阻止,孩子没有别的方法只能蛮不讲理,大哭大闹,还会有很多行为“暴力”、“破坏”、“不听话”。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家长就要开始给自己家孩子立规矩了,若是你错过了给孩子立规矩的关键期,长大后可能成为一个管不了的小霸王。
父母若能做到这4步,娃以后更好管
1、利用绘本、小故事帮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1岁左右的孩子就可以开始看绘本了,父母可以利用绘本或者小故事,来建立孩子的规则意识,例如饭桌规则等小故事,当你讲给孩子听,孩子就会有所理解,等你以后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就会很轻松。
2、抓住孩子犯错的瞬间
给孩子立规矩最好的时机,就是抓住孩子犯错的瞬间,在孩子犯错下一秒,家长就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引导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家长无需委婉,要简明扼要的说重点,让孩子清楚地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例如:不能骂人、吃饭时不需看电视、玩游戏不需超过一小时……
父母千万不要含糊其辞:“不要闹了,乖一点”,“快点吃,吃完再看”……这些话不会让孩子明白犯错的重要性,只会让孩子对规则的意识变得模糊。
3、家长适当给予惩罚
当孩子渐渐意识到规则,父母就需要先做到一件事,那就是适当的给予惩罚,这样才能让宝宝明白规矩的重要性,就比如父母禁止孩子摔东西,孩子在发脾气时,还是将东西摔在了地上,这时家长就要给予孩子惩罚了!让孩子知道自己摔东西的后果,你可以没收他的玩具,或者不让孩子看电视等。
4、设立规矩后,父母要以身作则
人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本身也会将父母作为榜样,当你给孩子树立规则的时候,你需要作为一个引导人,以身作则的施行这些规矩,就比如不让孩子边吃饭边看电视,作为父母的你,也需要在做到这一点,孩子有了父母做榜样,自然就会遵守规矩了。
给孩子立规矩这件事情不能太着急,但也不能太晚,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演讲中说到:“2-6岁前是给孩子立规矩的关键期,这个时候家长要不断纠正孩子的错误,因为这个年纪孩子的性格会伴随着他一辈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父母可以先通过绘本故事,让宝宝了解到规则,婷婷妈推荐父母给孩子看这套《好习惯养成绘本6册》,通过生动的故事,教会孩子自理以及基础的生活规矩。
最后再分享给各位父母一套,德国幼儿自我管理图画书,帮助你家的宝宝养成良好习惯性格,塑造健全的人格。其中包含《我会洗澡了》《我会称水果》《自己睡没问题》《看医生不可怕》《给妈妈的惊喜》等。#育儿有方法##母婴好物推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55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