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炮灰”蒋凡

“炮灰”蒋凡


4月27日,阿里对淘宝&天猫总裁蒋凡的处理结果公布:

1、管理层提议并得到合伙人委员会批准,即日起取消阿里合伙人身份;

2、给予记过处分

3、职级从M7降级到M6

4、取消上一财年度所有奖励。

毫无疑问,这是蒋凡应该付出的代价。

从他自身的职业成长来看,这样的处罚不可谓不重。但外界似乎并不这么认为,争论已经在网上发酵。综合舆论的分歧点,会发现,很少人关注这样一位传奇职业经理人本身是否得到了公平对待,而是全部把枪口都对准了他背后的阿里。其实,“力保”还是“开除”,从一开始,大家对结果的预测逻辑中,蒋凡都是缺位的。

郭麒麟在相声中调侃其父郭德纲:“你以为有钱好吗,你以为爸爸像你想象的那么快乐吗?你错了,爸爸的快乐你想象不到。”其实,这样的处罚结果,对蒋凡的打击你也想象不到。我们并非为蒋凡开脱,但平心而论,蒋凡犯的错,这样的处罚实属顶格了,不能因为剧情没有按照我们的剧本演绎而罔顾事实。

阿里的调查结果说的很清楚,阿里在2016年投资如涵电商的决策与蒋凡无关,蒋凡对如涵电商和张大奕所有淘宝、天猫店铺的经营活动并无任何利益输送行为。给出上述处罚的理由是,蒋凡没有处理好个人家庭的事情,给阿里巴巴的声誉和名声带来了影响。

私生活处理不当影响公司形象,公司给予四方面的处分,从权力到金钱,全方位。试想,如果是你,会如何?再试想,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别的公司里,是否还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吗?


被“炮灰”

蒋凡&张大奕事件也算是为吃瓜群众的疫情生活带了一些谈资,如果仅限于娱乐和对婚姻、家庭责任、出轨等等社会问题进行讨论,恐怕不会对阿里的处罚结果产生如此大的分歧。但事实证明,这完全是一厢情愿。

一家名为知微事见的机构做了一组数据调查,其中提到网络上对于该事件传播最广的一篇文章为《蒋凡道歉!张大奕身价缩水超4亿,阿里从何启动调查》,排在第二位的是《天猫总裁蒋凡自请调查,这件“私事”阿里该怎么管?》。我们看了这两篇文章,核心思路均指向阿里,而蒋凡只是一个引子。

另一组数据,4月18日-19日的24小时内,张大奕的资讯指数从10322278下降至9508770,降幅7.9%,而蒋凡的指数则从6540519攀升至9290350,飙升42%。从网络传播规律来看,于大众而言,张大奕作为网红,知名度要远远高于蒋凡。那为什么会在事件爆发一天后出现这样的逆转呢?

一天后的舆论走向解释了这一情况,从4月20日至23日期间,各平台突然出现上百篇稿件,从标题到内容完全相同,而最大的特点也是以蒋凡事件为由头,将矛头指向阿里,甚至马云。马云的微博评论区甚至一度成为网友声讨聚集地。

此时,舆论的焦点已经不在蒋凡和张大奕身上了,而是集中到阿里公司层面,而最大的武器即“价值观”,甚至炮制出新旧两派的宫斗,而仔细阅读,会发现几乎全部没有实锤。即使当事人两度道歉,也没将整个走向拉回到事件本身和蒋凡个人身上,连踢爆这场“桃色”新闻的疑似总裁夫人都逐渐被人淡忘。

蒋凡就这样被“无视”了,他只是舆论质疑阿里的一个道具。而这也不是蒋凡第一次被扮演这一角色。之前,美团创始人王兴发了一条朋友圈,“只要赢下黄铮,蒋凡便是当之无愧的阿里CEO接班人。”由此,蒋凡被戴上了“少帅”、“接班人”、“太子”的帽子。曾有报道提到,蒋凡身边的朋友都不敢将此事告诉他。言外之意,在国内的商业环境中,这样的帽子并不吉利。此次事件中,这些帽子同样再次扣在了蒋凡的头上。

某种意义上,蒋凡成为某种力量对抗阿里的“炮灰”,让整个事件进入到了桌子下面,离间计不断上演。但从个人角度而言,无论何种环境,什么样的情况下,他人都没有资格把别人当成炮灰。

商战,在于业绩之间的竞争,无论对手还是自己阵营,都不应该拿个人祭旗,哪怕个人犯错,他只需要承担自己的那部分责任,而不是无上限的充当竞争的牺牲品。


挡路人

对处理结果不满的人,似乎最希望阿里开除蒋凡,处死而后快。但我们以逆向思维来看,如果此次事件的当事人不是蒋凡呢?不是这个带领淘系实现了移动战略转型,又身兼淘宝、天猫两大核心业务板块总裁的蒋凡呢?

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在对手看来,蒋凡是一个“挡路人”。2013年进入阿里,本打算离开,但1年后带领手淘DAU从3000万做到6000万,一炮而红;3年后又升任淘宝总裁,到2019年3月份,又兼天猫总裁。期间,成为阿里合伙人,进入权力中枢。作为一个外来高管,一个仅有30多岁的外来高管,蒋凡获得如此火箭般的提拔,势必有过人之处。

随着国内互联网行业格局的变化,阿里尽管依然占据No.1的位置,但拼多多、京东、美团、腾讯等早已从四面八方追赶而来。尤其在阿里电商这一核心板块,拼多多和京东依然是威胁,作为淘系总指挥,蒋凡担负着更大的任务,一方面要稳住已有优势,另一方面要在增量市场中抢占份额,比如下沉市场。如此具有强悍战斗力的阿里大将,势必会给对手造成诸多麻烦,否则王兴也不会那么早就将蒋凡放在火上烤。

我们无法否认蒋凡在阿里整个战略执行中的作用,但如果将其默认为“挡路人”,过于高估了个人的能力。以阿里目前的体量,以及业务矩阵,核心竞争力已经由单点业务、单人作战转换为生态能力。因此,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进入业务兵团作战阶段,而不是依赖个人能力的游击战。即使开除蒋凡,也会有张凡、王凡出现。

蒋凡的问题在于,在被当成靶子的时候,自己递上了一支箭,正好被利用,借刀杀人的故事差一点上演。

蒋凡被被踢出权力中枢,降级,可以说是个人事业中的滑铁卢,可预见的是,其应该与阿里的掌舵者职位无缘了。换句话说,蒋凡这位“太子”被废,难道对手们和阿里在同台竞技中就一马平川了吗?

显然不会,所以,与其说这是一次商战,不如说是一场闹剧。


​首席观察团

专注科技互联网领域独家深度报道。

百家号认证优质原创作者、今日头条认证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已在百家号、今日头条、搜狐、腾讯、新浪、网易、雪球等媒体平台开设专栏。无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2711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