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文王命令秦国将军司马错假道伐蜀,获得了秦岭以外广大的四川大部分地区,对楚国形成了侧面包围,占据了与楚国作战绝佳的地理位置,因此在后来的秦楚丹阳之战中,楚国毫无悬念的“兵败地削,亡汉中六郡”失去了重要的汉中地区,使其与秦国占领的巴蜀连成一片。
然而秦国的野心不止于此,《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楚亡则天下并矣。”经过后期几乎是灭国的鄢郢之战,楚国的两座都城都被破坏殆尽,被迫迁往陈地(今河南淮阳),后来又因为秦国的步步紧逼而迁都寿春,政权东迁后的楚国虽然国事衰微,但保存了剩余的力量,同时也促进了楚文化的东迁。
一、楚国东迁的原因
1、国君的昏庸与秦国的初步阴谋
楚国在楚威王时代恢复了楚国初期君王开疆拓土、征战四方的雄风,当时的楚国“东可拒齐,西可抗秦”是列国都啃不动的一块硬骨头,但是到了楚怀王时代楚国就再也没有了这种强盛的局面,这与楚怀王的个人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
楚怀王才能平庸,没有父亲威震四夷的才能和运筹帷幄的智谋,只能做一个守成之君,可是楚怀王偏偏认为自己雄才大略,因此才导致了宠幸佞臣、国土沦陷、民生凋敝等一系列的国家问题。楚怀王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听信他人的话,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秦楚丹阳之战后二国关系十分紧张,于是楚国与齐国结盟共同对抗秦国,秦惠文王派张仪去游说楚怀王,以秦国六百里商於之地为诱饵让楚国与齐国绝交,楚怀王信以为真,不仅给齐王送去了绝交的书信,还在齐军的营帐前侮辱谩骂齐人祖先,惹得齐王十分恼火。楚怀王做完这一切后向张仪讨要土地,张仪却说自己只答应把自己的六里封地给楚国,笑称楚王听错了,楚怀王又气急败坏组织全国兵力去攻打秦国,结果因为他失信于齐国导致无人帮他作战最终铩羽而归。
在后来的一段时间中楚怀王反反复复,先是在齐国大臣的劝说下又与齐国修好,然后又在秦昭王和其母宣太后的重金诱惑下背叛齐国重新与秦国结盟,他始终没有察觉到秦国的阴谋。其子芈横在秦国为质杀人后私逃回国,楚怀王又在奸臣的劝说下亲自赴秦国致歉,结果到了秦国武关就被秦王扣押,最后身死异国他乡。楚国在楚怀王时期就已经开始了战败的局面,只是当时的齐国和三晋还比较强大,秦国无瑕顾及楚国这个超级大国,只能从战略上慢慢的削弱楚国,同时利用与楚国结盟的优势分散其它国家的力量,等到三晋势弱和齐国将亡之时,楚国就成了秦国的砧上之肉。
2、楚国的内乱与秦国阴谋的升级
楚国自从丹阳之战战败后就元气大伤并且一直在走下坡路,然而战败之后,楚国又爆发了极具戏剧性的庄蹻之乱。庄蹻是楚庄王的后裔,他本来奉楚王的命令攻打巴郡和云中郡以西地区,一直打到了滇地(今云南昆明),但是此时秦国正在攻打楚国导致他无法回国,于是他就留在了滇地称王,但是楚人认为是庄蹻侵占了楚国的土地,因此引发了国家动乱,各地封君争论不休,一时间内政邦交都陷于混乱之中。偏偏楚顷襄王也是一个与其父一样糊涂的人,不仅拉拢楚权贵而且远离贤臣,楚国唯一的贤臣屈原站出来反对贵族们的贪婪,苦苦劝谏楚王勤政爱民、沟通邦交,但是却被流放到了偏远的地方,从此楚国在内政上再无出头之日。
再说外交,秦国之所以对楚国不闻不问并不是因为他们放弃了攻打楚国的计划,而是他们在忙着消灭实力同样强大的齐国,秦国联合五国在秦王和苏秦的谋划下连取齐国七十余城,最终打进了齐国的都城临淄,使齐国几乎灭亡,而楚国只是在这次战役中要回了割让给齐国的淮北之地,其它并无所获。此时秦国不仅因为齐国的灭亡而积攒了声望和大量土地,同时也稳定了对于巴蜀地区的统治,秦王终于野心毕露,大举进兵决定灭亡楚国。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秦国名将司马错与战神白起相继出兵楚国,攻陷城池无数,白起引鄢水而灌鄢城,次年又攻入郢都,楚国的两座重要城市全部被破坏殆尽,楚王于是率领其余臣民逃到了陈地。
二、楚国迁都陈地的原因
1、地形得天独厚,避开秦军锋芒
陈地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市,地处豫东平原且有韩魏两地作为屏障,还有大别山的护卫作用,距离秦楚边境都很远,秦军就算再强大,也不敢孤军深入中原,一旦将战线拉的太长就会造成后方补给不足,此时再攻打陈地对秦国有害无利。楚国虽然丢失了大部分领土但是还有东南方的淮河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部分土地,可以说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楚国君臣在此可以暂时稳定统治,休养生息,秦国也不敢再次贸然发动进攻。
2、陈地是楚国曾经的经济文化中心
陈地是春秋时期陈国的旧都,在陈国灭亡后被楚国设置成陈县,楚顷襄王逃到陈地时,陈地已经被楚国统治二百余年,陈县因为地处中原加之楚国的二百年经营,已经变成了当时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文化昌明的千乘之国,经济和文化实力非常雄厚,战国时期又在此处开凿鸿沟,加强了灌溉条件和土地资源的发展,更加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陈地的百姓在这种四通八达的社会背景下发展的也非常好,根据史书记载陈地百姓很多人都是富商大贾,家有万亩良田。因此楚国以陈地为新的首都是一种非常正确的抉择,此地的经济文化斗与楚国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楚国养精蓄锐、东山再起的绝佳之地。
综上所述,秦国和楚国在丹阳之战后就一直处在一种微妙的处境之中,两国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试探对方,只是因为秦国的强大和准确的谋划而打破了这种局面,楚国也因为国君的昏庸和内政外交的混乱而陷入僵局,最终失去了重要领土被迫东迁。然而这是楚国的不幸,也是楚国的幸运,陈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给了楚国喘息的机会,楚国政权的东迁也使楚国文化从南方转移到了东方,对陈地的经济文化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三、楚国东迁陈地的影响及再次东迁
1、保存了楚国的部分力量
白起为了攻取鄢郢做了很多残忍的事情,比如白起引鄢水灌鄢城导致楚国军民死伤数十万,使楚人恨透了秦人,而秦国不仅用这种方式几乎灭亡楚国,还时常在楚国境内滥杀无辜来冒充自己的军功,因为军功爵制规定斩首的数量越多爵位也就越高,所以秦军就通过杀害一些不是楚军的无辜楚国百姓来充数,这更加使楚国人民对其恨之入骨。所以楚王虽然糊涂丢掉了国土,但是楚人却宁可跟随楚王逃往陈地也不愿意做秦人的刀下冤魂,楚军虽然在鄢郢之战中死伤数十万,但是楚国地大物博是秦人杀不尽的,这些人跟随楚王去往陈地就是保住了楚国的有生力量,这也为楚国在秦灭六国之战中能顽强抵抗到最后并且大量消耗秦军物资打下了基础。
2、楚国文化的东渐与经济发展
楚国政权东迁后楚国的文化也随之东迁,楚国虽然在与秦国的战争中相继失败,但是毕竟国家还保存了一定的实力,到了陈地后为了扩充地盘,楚国出兵灭掉了鲁国及其军事重镇徐州,然后又灭亡了周边的很多小国。至此,楚国向北一直扩充到山东泰安地区,东部则扫清了一切障碍,地盘一直扩充到江苏徐州附近,楚文化也不断在这些地方传播。在今天的鲁南地区出土的战国楚墓中就发掘出了很多具有楚国特色的文物:比如山东泰安地区发现的楚国祭祀泰山时留下的楚高罍和特大铁盘,还有在费县、曲阜、临沂、日照等山东东部地区发现的楚国蚁鼻钱,都具有着浓厚的楚文化色彩,可见楚国文化在山东地区东部和北部的广泛传播。
秦灭六国之心不死,随着战争的升级韩魏两国也不断丧失国土,几近灭亡,没有了这两个国家的屏障作用,陈地也很快暴露在秦国的兵锋之下,于是楚王决定继续迁都至寿春,寿春在今天的安徽合肥地区,是比陈地更加靠东的地区,此处也是曾经的吴国、蔡国的地盘,后来被楚国控制,交通、经济、文化、地理位置都不亚于陈地。
楚国人在寿春翻修了大型水利工程——芍陂,芍陂是楚庄王时代的贤臣孙叔敖提出修建的,是我国最早的蓄水灌溉工程,芍陂的修建也使得此地成为了重要的粮食产地,每年都能生产出大量的粮食供给百姓和军队,甚至在晋楚之战时因为有此地的粮食作为后援,楚国打败了当时的霸主晋国,楚庄王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楚顷襄王重新翻修芍陂,促进了寿春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为在此建设都城奠定了物质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芍陂在楚国灭亡后依然对寿春当地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寿春地区经济发达的基础,对后世的水利工程修建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寿春作为楚国的最后一个落脚点,是战国末期楚文化的集中代表。在对于寿春地区的考古发掘中,专家们发现了大量的楚国墓葬,寿春地区则是楚国东部墓葬最为密集的地方,无论是出土的陪葬器物、衣服收拾、金币铜币都带有浓厚的楚国丧葬文化的风俗,而且很多平民百姓和士大夫的墓葬也有这种浓厚的楚风楚俗的文化体现。除此之外,专家们还在寿春境内发现了大量的金币和铜器,楚国本来逃亡到寿春已经没有了铸造了金币和铜器的条件,所以在寿春境内发现的大量金币和铜器也能证明楚国对于寿春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这一举动也开发了东部地区的文化,使楚文化东渐的趋势更加明显。
最后要说明的就是楚国的经济文化不仅在陈地、寿春一路向东发展,也在楚国的春申君治理下向江东地区发展,春申君因为封地淮北经常被齐国骚扰而苦不堪言,于是他献出了自己的封地,请求楚考烈王把他的封地划分为郡县进行治理,他本人请求去往江东,楚考烈王答应了他的要求。春申君的到来使楚国文化在吴越之地进一步传播,他按照楚国宫殿的形制重建了早已灭亡多年的吴国宫殿,并且以此为都城。
春申君还在今天的江苏无锡地区兴修水利工程,他命人把水导入海中,然后修建堤坝来阻挡湖水的泛滥,解决了当地水灾频发、居民无法居住和耕种的大小事宜,江东的百姓为了感谢他把这条湖称为“春申堰。”春申君对于江东之地的治理也促进了楚文化的东迁。到了战国末年,陈地、寿春和江东地区的楚文化已经一脉相承,当地百姓对于楚文化的认同感也很高,这些文化上的精华都是秦国所无法消灭的。
结语
楚国在鄢郢之战后并没有像秦国想象中那样彻底灭亡,反而是政权的东迁加强了楚国经济文化的东迁,楚国政权的东迁保存了国家的力量,芍陂的翻修使得寿春地区拥有了发达的农业经济,这些都为楚国日后能够在与秦国的战争中进行长时间的坚决抵抗打下了基础。
而楚国在陈地和寿春以及江东地区的文化传播,促进了楚文化的东迁,使楚文化与其地方文化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使楚文化从南方到东方,形成了一条崭新的文化传播之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23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