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育儿上是费劲了心思,本来想着孩子上了学以后有了老师自己就能轻松不少了,但却没想到孩子上学以后反而更累了,每天不光要给孩子辅导作业,孩子考试后还要帮着孩子一起分析试卷,可谓是操碎了心。
整理试卷发现孩子“1.2+6.8=8”被打叉,宝妈质问老师
张丽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育儿日记,引起了很多网友的评论和关注。原来张丽的儿子前段时间期中考试的成绩出来了,数学试卷只做错了一道题,为此她特意检查了儿子的试卷,想要找出来是什么地方出现了错误。
张丽的儿子做错的是一道计算题,题目非常简单只是要算出1.2+6.8等于多少,但张丽却百思不得其解,明明儿子写的是8,为什么老师却给判错了呢?她苦思冥想了半天决定去问一问老师。
老师一开始只回复了张丽一个数字“8.0”,但她还是不明白于是便心急的给老师发了一句语音,质问老师孩子到底错在哪里了。
不久后老师再一次的回复了张丽,老师解释到8和8.0虽然在数值上是相同的,但在运算规则中如果没有明确的要求一般是需要保留小数点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在听到老师打脸的解释后,张丽为自己刚刚的态度感到十分的羞愧,马上就向老师表示了歉意。
因为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与满分失之交臂确实十分可惜,但这样间接的反应了孩子在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想要孩子数学取得高分应该怎么做?
1、做到书写规范
数学是一个严谨的学科,往往一个小数点的区别就会产生很严重的错误。所以在做数学题的时候一定要认真遵守书写规范,这样不仅有助于减少错误的发生有利于培养孩子做事时严谨的习惯。
2、做到审题准确
有些孩子做题时出现错误并不是因为不会而是由于在审题的时候粗心大意,漏掉了某些条件。因为不细心而丢分是非常可惜的,要知道在高考的时候一分之差往往就是很大的差距。
3、做到认真仔细
做数学题最关键的就是要仔细审好每一个条件,有些题目虽然长得相似但却存在细微的差别,所以在考试时不要因为这道题和以前做过的题一样就开始答题,因为很可能是之前做过的题条件是不一样的。
父母应该培养孩子哪些学习习惯
1、做题之前打草稿
考试时一些填空题往往只需要写出正确的答案就可以,但其中的解题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准备一张专门的草稿纸,将解题的过程工整的写在上面不仅有利于捋清做题思路,在出现错误时也方便检查。
2、学会整理重点
每一门学科其实都有一些比较核心、重点的知识,每天放学后家长可以督促孩子养成总结当天重点知识的习惯,这样不仅可以复习当天学过的重点知识,在以后复习的时候也会更加的有效率。
细节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在学习上不仅比的谁更聪明也是在比谁更加的心细。只有在日常学习中做好每一个细节,考试的时候才会取得不俗的成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10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