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非毕业班下个月才开学,也有其他一些省份还没开学,孩子继续愉快地在家玩手机游戏,顺便上上网课,写写作业。
随之而来的是很多家长都烦恼孩子沉迷游戏的问题,打骂也不见效,越是制止,孩子越要玩!
如何是好呢?
本次文章分享一些家长的做法,家长看看是否对自己的孩子有用,能否有一些新的思路去应对孩子沉迷游戏的问题。家长一定不要尽信下面的方法,看完一定要自己思考,取其精华!
先来看乡村教师马云的招数:欲擒故纵
马云的儿子十多岁时,对网络格外有兴趣,很快就学会了玩网络游戏,上瘾了,跟着同学泡在网吧不回家。
马云对儿子展开了说服教育。可在12岁的儿子面前,能言善辩的他败下阵来。儿子只回了一句话:“你们都不在家,我回来了也是一个人无聊,还不如呆在网吧里!”
后来是马云妻子张瑛辞职回家,对儿子的游戏沉迷阻击正式拉开。
暑假,他给儿子200块钱,让他去和同学玩电脑游戏,玩上三天三夜再回来,但回来的时候必须回答一个问题,找出一个玩游戏的好处。
三天后,儿子回来了,马云问儿子游戏能够给他带来什么好处。
儿子在吃完饭睡完觉后才开始回答问题,他说:“又累又困又饿,身上也没有几分钱,没想到什么具体的好处。“
马云接着问:“是否还想去”。
儿子却不知道如何回答。后来,在张瑛的持续陪伴下,儿子终于淡出了网络游戏。
欲擒故纵,没有硬碰硬,而是放开让你玩,尽情地玩,但你得告诉我游戏带给你什么好处。整个过程不是批评指责,而是探寻游戏意义的交流。
另一位妈妈的招数:无中生有
在一次讲座上,一位妈妈分享自己的成功让孩子不再沉迷游戏的经验。
这位妈妈先是和孩子聊起别的开心事,然后说到你不爱玩游戏。孩子一听,以为妈妈接着要骂他玩太多游戏,马上说:你什么意思!
妈妈说:我说你就是不爱玩游戏,你看爱玩的人都通宵玩,一整天都在玩,你最晚也就两三点,就是不爱玩游戏!
孩子一时没话说!
妈妈继续和孩子聊,最后说邀请他去一起看望一位长辈,儿子答应了。
这位长辈是练书法的,他邀请孩子写写书法,孩子碍于情面就配合去写,想不到长辈对孩子说:“你就是为书法而生的,为了你,我晚退休几年都值得。”
后来,孩子喜欢上书法,跟着这位长辈学书法,从此,孩子就不再迷恋于玩游戏了。
其实这位长辈是妈妈提前找好的,两人串通,你就是为书法而生的这句话也是妈妈邀请长辈说的,其实孩子并非真的非常有天赋,但如果认真练,还是不错的!
这位妈妈采用替代法,用书法替代了游戏,这种替代的过程由别人来实行,家长不会因此与孩子产生新的矛盾。无形中把孩子从游戏中抽离出来。
还有一位爸爸也采用替代法,孩子之前练过篮球,后来没有继续练,这位爸爸找了他一位朋友,是做篮球教练的,和朋友串通,让朋友逮住机会对孩子说:“你就是为篮球而生的,我很想教你!”
最后,孩子成功被篮球吸引了,跟着爸爸的朋友练篮球,游戏变成了偶尔玩玩。
直接而略显粗暴的方法:硬拉孩子一起去健身
有位家长说发现孩子高二时开始玩游戏上瘾,然后他和孩子妈就琢磨着怎么应对。
最后是硬拉孩子一起去健身,开始的时候,孩子很不情愿,抗拒说你们都不尊重我,我不想去你们偏拉我去,但孩子还是跟着去了。
到了健身房,教练很配合,主动关心和欣赏孩子,认真教孩子一些动作。孩子因受称赞,也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拒绝,就配合教练了。
过来一段时间,同学说他有腹肌了,孩子很得意,回家展示了自己的腹肌,并嘲笑爸爸的肚腩。从那以后,孩子也把运动健身坚持下去了,游戏已经不被孩子宠爱了,孩子开始晒自己的肌肉、腹肌、运动照片。
这位爸爸也是善与利用他人来对孩子的游戏问题进行干预,自己是做硬拉去健身房这一步,后面的就是教练和孩子之间产生化学反应了。
以上方法的共同点
以上三种方法,仅供借鉴,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计划对应的干预方法。
以上的方法的共同点有以下两点:
- 1、不硬碰硬,不正面硬刚
马云是以退为进,欲擒故纵,我让你疯狂玩,不反对你玩。然后再引导孩子思考游戏对自己的帮助。
后面带孩子去练书法、健身的,也不是正面和孩子硬刚玩游戏这个问题,而是无形中用别的事物代替了玩游戏。
- 2、家长善用专业人士来帮孩子
带孩子去练书法、练篮球、健身的家长,都是借助他人来引导孩子拓展新的兴趣爱好,而这些人是那个行业的专业人士,是专业人士说孩子是为书法而生的,为篮球而生的。
如果是家长说这话,那孩子估计会说你太假了!但专业人士说这话,孩子会受鼓舞,不会觉得假!
结语
对于孩子沉迷玩游戏这个问题,是挺难处理的,但家长应对的方法有很多,可多方交流后思考适合自己孩子的对策!
以上的方法整理处理仅供参考!如果你有一些狠招,欢迎评论区留言,互相交流学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11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