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做数学启蒙之前,我们先要搞清楚数学启蒙的内涵是什么?不少人可能认为数学启蒙就是数数、计算,其实不然。
美国学前高湛课程模式确定了数学学习的9个关键发展指标:
A.数词和符号:识别并使用数词和符号
B.点数:点数物品
C.部分一整体关系:组合与分解物体的数量
D.形状:识别、命名和描述形状。
E.空间意识:识别人与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F.测量:通过测量对事物进行描述、比较和排序。
G.单位:理解并使用单位概念。
H.模式:幼儿识别、描述、复制、补全及创造模式。
I.数据分析:使用数量信息得出结论、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
我一直认为,启蒙不是超前学习。我们要做的是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和思维特点,把数学启蒙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孩子获得有关数学的经验是来源于生活的,且是不知不觉习得的。
怎样让宝宝更好地接受数学?前提是我们必须要了解孩子,跟着宝宝的思维发展和成长步伐来设计数学启蒙。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算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结合开头提到的9个发展指标,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自家宝宝的接收程度来进行数学启蒙。
(一)0-2岁
这阶段的宝宝主要是通过感官来认识世界的,比如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
生活场景一:吃辅食
(B点数)
“宝宝,来,张开你的小嘴巴”“一口、两口、三口、四口……”
“我们看看碗里有几个小番茄呀”“一个、两个、三个……”
(D形状)
“我们看看这个苹果是什么形状呀”“第一片是心形的”“第二片是圆形的”“你来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
生活场景二:爬楼梯
(B点数)
“我们一起数一数这里有几格台阶”“一格、两格、三格……”
(E空间意识)
“我们走5米路,开始爬楼梯” “我们现在站在楼梯的下面”
生活场景三:洗澡
(F测量)
“宝宝,你看这个浴盆是椭圆形的,它大约有半米的宽度,半米的深度”
“你的洗澡水是40度,你用手感受一下,水是不是很暖和呀”
“看,现在是8点50分,我们要准备结束洗澡了”
(A数词)
“我们一起数到10,然后起来”“一、二、三……”
(二)2-7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思维活动是具体的、动作的,不能进行抽象运算。孩子学习数学需要借助生活里真实可见的物体来学习。
生活场景一:搭积木
(C部分-整体关系)
“宝宝,看这里,2块积木和3块积木可以组合成5块积木”“5块积木可以拆分成2块积木和三块积木”
(E空间意识)
“我给你一个方形的盒子,你看这个方盒子能装得下这些积木吗”
(F测量)
“这两块积木哪一块更大/长/重,哪一块更小/短/轻”
“我拿了所有的方块,你什么都没有,你是0”
“我有很多圆形,你有很少圆形”
(B点数)
“你有两块积木,妈妈又给了你一块,现在你有几块积木了?”
“你有两块积木,妈妈拿掉一块,现在你有几块积木了?”
生活场景二:整理袜子
(H模式)
大人把袜子按规律摆放,比如白、黄、白、黄、白、黄——ABABAB模式,延伸到更复杂的AABAABAAB、 ABCABCABC模式。
“宝宝,你看这里摆了几个袜子,你发现它们有什么规律吗?”
(I数据分析)
让宝宝把袜子进行分类、配对。
类似这样的生活场景和机会有很多,大人需要做个有心人,帮宝宝把数学贯穿于生活之中。
我们也可以借助一些教具、绘本来进行数学启蒙:
适合0-4岁,识别数字、物品分类
适合2-7岁,多种互动游戏
适合7-10岁,13种数学概念,从易到难,层层深入
桌面游戏、数学天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10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