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火的经济词汇,当属新基建无疑。
不过,新基建到底是什么,一直也没有明确的官方消息。之前,很多媒体解读为新基建是包括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等这几个方面。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首次提出,“新基建”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比如常见的5G、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智能交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都包括在内。
之所以叫做新基建,是为了区别2008年经济危机时期的传统基建。
大家都知道,传统基建俗称“铁公机”,也就是铁路、公路、机场,主要是靠国家财力驱动,讲究的是公平、普惠。
这次的新基建区别于传统基建,主要有两方面的不同:
1、投资方向不同,新基建侧重于数字化建设;
2、投资主体不同,新基建更注重社会资本的驱动,那肯定是追求盈利的,而非财政资金的普惠性,也就是说这轮投资主要还是流向一些人口、科技、产业基础比较好的城市。
哪些城市收益最大呢?
最近,多个国家部门接连公布的几个名单,就是一个缩影。
3月份,科技部网站发布消息,支持重庆、成都、西安、济南,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4月16日,商务部等联合发布公告,认定12家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涉及到的城市有北京、天津、大连、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厦门、济南、广州、澄迈、成都。
虽然很多政策还在路上,但我们也能大概看出来,那些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方面有人才、资本、产业基础的城市,将更可能坐上这一轮新基建投资的列车。
这也与近几年的城镇化发展方向更突出大城市、城市群(都市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对于人才的流动也是如此。
本文由财经八卦妞原创,欢迎关注,大家一起涨知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79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