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俄罗斯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数据显示,截至当地时间4月21日19时,俄罗斯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52916例,21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5614例,85个联邦主体全部沦陷。俄罗斯总统普京也一改之前的乐观态度,表示俄境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正在恶化,疫情高峰仍未过去。俄罗斯也开始面临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所带来的诸多影响,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外交政策等多个方面。
愈演愈烈的疫情给普京和俄罗斯的政治体系带来意想不到的考验
今年1月,俄罗斯政府的集体辞职为普京进行重大宪法改革腾出了空间,克里姆林宫集中精力推动新的宪法修正案。普京提议的宪法改革大体上试图限制总统的权力,并赋予议会更多的职责,包括任命国家总理和内阁成员。更重要的是,该宪法修正案将允许普京参加2024年总统大选,这为他继续执政提供了可行性。面对国内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有限制”的增加,俄罗斯政府优先考量政治因素,应对疫情却犹豫不决。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俄罗斯问题专家本·诺布尔(Ben Noble)表示,“克里姆林宫希望尽快进行投票,因为他们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对投票的看法只能会越来越差”。因此,当疫情在俄罗斯蔓延的时候,几十个地区依旧开始了投票的宣传活动。同时,俄罗斯国家通讯社塔斯社(TASS)开始公布对普京长达3个小时采访的部分内容。这位67岁的领导人谈论了他在过去20年里为国家所做的贡献,以及需要完成的任务。然而,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不断恶化,普京不得不宣布推迟原定于4月22日举行的宪法修正案全民公投。在宣布推迟投票后,塔斯社暂停了每日的采访摘录,宣称民众更加关心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形势。克里姆林宫也逐渐开始把工作的重心向疫情防控工作转移。
普京资料图
然而,俄罗斯政府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应也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质疑,出现了批评总统普京的声音。人们认为,普京一开始对疫情关注甚少,后来又把这个“烫手山芋”交给了地区领导人,从而与处理危机保持距离。外交政策研究所(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副研究员德普雷(Fabrice Deprez)表示,“在普京时代,地方行政长官们经常被当作避雷针,以将民众的不满和批评转移到克里姆林宫之外,并使普京成为民众眼中的终极救星而非问题的根源”。然而,这一次将地方行政长官置于抗“疫”一线,就意味着赋予他们更大的权力,而他们的反应也被证明是有力而高效的。在这场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Sergei Sobyanin)成了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俄罗斯官员。根据俄罗斯独立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Levada Center)在最近的一项民调中显示,3月份,地区领导人的平均支持率为65%,而普京的支持率在过去两年中持续走低,下降到63%,这是自201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普京也担心强硬的防疫措施会对他的支持率造成进一步的影响。卡内基莫斯科中心客座学者塔蒂亚娜·斯塔诺瓦娅(Tatiana Stanovaya)表示,“看起来普京并不是在对抗病毒,而是在对抗他不断下降的支持率。俄罗斯政府认为更严格的措施会让国家看起来无法控制局面”。因此,克里姆林宫一方面要遏制病毒,另一方面要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自己的政治地位,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微妙且复杂的关系。而新冠病毒的蔓延也暴露了公众对政府在应对疫情时的不信任。多年以来,人们对官方媒体的信任度很低,一直在下滑。列瓦达中心(Levada Center)在最近的一项民调中发现,59%的俄罗斯人不完全相信官方公布的新冠肺炎病例的数据。随着感染率继续攀升,这将给俄罗斯政府带来更大的挑战。
资料图:纪念1941卫国战争举行的红场阅兵
除此之外,每年的5月9日是卫国战争胜利日,是俄罗斯最重大的节日之一。而卫国战争胜利日阅兵式及相关公众活动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事件,对内可以唤起群众的政治记忆,凝聚民心,对外可以展现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和国际声望。而今年又正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这本是总统普京提高支持率、强化历史表达、巩固政坛威望的契机,然而由于疫情的影响,当地时间4月16日,总统普京被迫宣布推迟5月9日卫国战争胜利日阅兵和相关公众活动,这对普京来说显然又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俄罗斯政府显然低估了新冠病毒的发展态势,没能阻挡疫情在国内的大规模爆发。而普京处理这场危机的表现也受到了质疑,他的政治地位现在取决于他能否遏制疫情的发展,带领国家走出这次危机。而疫情防控工作的成效也势必成为组建后新政府的关键成绩单。如何控制或减缓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决定了相关政治议程的走势。
石油崩盘、疫情肆虐,俄罗斯经济面临双重打击
今年3月,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背景下,俄罗斯与欧佩克( OPEC)之间关于减少石油产量水平的协议破裂,导致国际原油价格创造了自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以来近30年的最大跌幅,跌至200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俄罗斯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石油的出口,油价的暴跌导致俄罗斯的石油公司陷入困境,对俄罗斯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投资者因此看空俄罗斯经济,对持有卢布的资产进行大规模抛售,转向持有其他资产,造成俄罗斯资本大量外逃,卢布也在年内贬值约30%。此外,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大规模爆发,市场对于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量降低,这使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力和破坏力的不断扩大,欧佩克+(OPEC+)最终在4月12日晚宣布达成历史性的减产协议,以遏制石油价格的下跌。然而,这份协议能否抵消市场需求骤降,提振国际油价,仍然是一个未知数。而且,美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这三大全球产油国之间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这份协议也可以看作是对市场的一个暂时让步。
俄罗斯经济学家表示,俄罗斯经济可能正面临着过去20年来最严峻的挑战,疫情影响和油价大幅下跌的双重挑战使俄罗斯经济比其他国家更容易受到危机的影响。当地时间4月2日下午4时,普京发表全国电视讲话时宣布,将俄罗斯带薪休假延长至4月30日。这也意味着俄罗斯经济接近停摆。俄罗斯多位分析人士警告说,必须在防止疫情扩散和协调经济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俄罗斯联邦审计署署长库德林(Alexei Kudrin)在接受RBC电视台采访时说,“目前,俄罗斯已经实施隔离制度有一个月了,我们尚不清楚隔离制度是否会继续延长。某些行业或地区仍将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受此影响,2020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下降幅度会接近5%。对此难以给出一个严格的评估”。此外,与大多数欧美国家不同,在全国休假期间,俄罗斯政府并没有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仅对中小企业提供了推迟纳税等相当微弱的保护和支持措施。据俄媒体调查,已有1/3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濒临破产。而一些企业也不得不通过裁员、下调工资等方式来对冲疫情的消极影响。均富会计师事务所(Grant Thornton)分析师尼古拉耶夫(Igor Nikolayev)预计数百万人将失去工作,到今年年底,官方公布的失业率可能会达到15%,远高于目前4.6%的水平。
不仅如此,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俄罗斯的贸易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俄财政部部长西卢阿诺夫(Anton Siluanov)对媒体表示,根据海关匡算,俄中贸易下滑日均在10亿卢布(约合1350万美元)左右。航空和旅游业也是受到较强冲击的领域,根据俄罗斯权威部门估算,如果疫情不能在夏天旅游旺季结束之前得到控制的话,俄旅游业5月至9月可能要面临312亿卢布(约合4.2亿美元)的损失。除此之外,俄罗斯股市也遭到了重创。俄交易系统指数(RTS)从年初的1600点左右下探至目前的1050点附近,跌幅达34%。莫斯科证券交易所指数(MOEX)也从年初的3200点左右跌至目前的2500点附近,跌幅达21%。与此同时,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俄罗斯决定取消2020年度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该论坛被称为“俄罗斯版达沃斯”,始创于1997年,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国际大型经济论坛。另外,原定于7月21日至23日在圣彼得堡举办的上合组织及金砖国家峰会能否如期举行,目前也还是一个未知数。
克里姆林宫认为,经济的停滞将给政权稳定带来问题。因此,普京誓言要加快俄罗斯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今年1月,他对政府进行了改组,任命高度专业的经济管理人员担任部长,负责领导十多个国家项目,重点涉及卫生、教育和基础设施等领域。这些项目计划在2024年年底前为经济注入近4000亿美元。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却打破了这一计划,而疫情所引起的全球经济衰退也将进一步拖垮俄罗斯经济。同时,原本用于资助新国家项目的外汇储备,现在可能会转向抗“疫”救助。正如普京现在所认识到的,当前的任务是将经济损失最小化。因此,对普京来说,雄心勃勃的一年变成了艰难的一年。
日趋严峻的疫情将衍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渐失控,俄罗斯国内的悲观情绪也正在蔓延。新冠肺炎疫情的“蝴蝶效应”将传导至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等社会各层面,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
第一,疫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育质量和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自3月21日起,俄罗斯全境中小学、体育学校以及各教育培训机构停课并改为远程学习。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教育发展研究所名誉教授伊琳娜·阿班金娜(Irina Abankina)指出,困扰学生与老师的既有技术设备问题,也有远程学习经验不足的问题,这将大大降低了疫情期间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俄罗斯“最高教育”公司的民调显示,在上过网课的学生中,34%的人认为远程学习变得更难,主要原因在于注意力难以集中、与老师缺乏互动、和同学没有交流以及技术问题。另外,在俄罗斯偏远和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远程教学系统,网络发展落后,导致学校难以组织网课,影响正常教学进度,这将拉开备战高考的差距。随着俄罗斯疫情愈发严峻,学校复课时间难以估计,未来将对俄罗斯国内教育系统产生巨大改变。
第二,疫情导致俄罗斯国内失业率上升,影响社会稳定。由于新冠病毒在俄罗斯境内肆虐,总统普京宣布停止国际航班往来并实行强制居家隔离政策,这对俄罗斯人的工作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此外,疫情对企业冲击巨大,各个行业发展低迷,引发巨大的失业潮。不仅如此,根据俄罗斯列瓦达调查分析中心(Levada Center)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65%的俄罗斯家庭没有任何存款,一旦这些家庭没有了收入来源,基本的生活就难以得到保障。尽管俄罗斯政府拨款支持国内中小企业,但也只是杯水车薪,不能帮助企业解决燃眉之急。即便疫情结束,在全球经济遭受重创的背景下,俄罗斯国内经济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复苏过程,而高失业率可能会造成社会不稳定,甚至催生犯罪。
第三,俄罗斯疫情持续蔓延,医疗系统将不堪负荷。受到近年来西方制裁的影响,俄罗斯经济低迷,政府预算长期忽视医疗卫生行业,导致俄罗斯公共医疗体系和资源配置情况非常薄弱,医疗部门经费短缺、人手不足。虽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俄罗斯人均病床数量高居世界前五,俄罗斯医生比例也超过大多数富裕国家,但对于俄罗斯卫生系统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国际上一些医疗专家表示质疑,认为虽然俄罗斯医疗体系庞大,但医疗水平及资源配置仍不及欧美发达国家。对于新冠病毒感染后的重症病人,俄罗斯拥有的ICU床位明显不足。莫斯科肺科医生瓦西里·史塔布尼茨基(Vasily Shtabnitsky)曾在《莫斯科时报》的一次采访中表示,一般而言,所有医院10%的病床应该放在ICU病房里,但是在俄罗斯,这一比例仅为5%,这意味着医院还没有做好接收大量重症患者的准备。在莫斯科郊外的一家新冠病毒肺炎处置医院的外面,甚至出现了数十辆救护车排队15小时等待医院接收患者的场景。在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首都莫斯科都出现了医疗物资不足的问题,可见偏远地区的医疗负担更是不可想象。俄罗斯拥有1.4亿人口,但医疗条件却远不如欧洲,如果疫情在国内持续蔓延,确诊病例和重症患者比例不断增加,俄罗斯的医疗资源包括ICU的配置会面临巨大的压力,病毒将压垮脆弱且资金不足的医疗卫生系统。
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的背景下,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也将面临挑战
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全球大流行”,此次疫情成为全球性危机。疫情将严重影响现有的国际秩序,加之国际社会固有的矛盾冲突,将给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在如此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俄罗斯的战略环境和外交政策也将面临挑战和选择。
首先,俄美关系僵局难以打破,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对抗将保持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多次质疑俄罗斯疫情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指责俄方散布有关疫情的假消息,干扰西方国家的抗“疫”工作,破坏西方国家之间的团结,煽动恐慌情绪,造成西方国家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这些行为都凸显了美国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Sergei Ryabkov)表示,美国指责俄罗斯“虚假宣传”暴露了内心的紧张。疫情之下,各国应该相互理解,而不是算政治账。4月1日,俄罗斯一架载有呼吸机、口罩等医疗物资的运输机抵达纽约肯尼迪机场,以帮助美国应对日益严峻的疫情。普京近年来多次表达改善俄美关系的意愿。此番俄罗斯向美国提供物资帮助,符合俄罗斯政府的一贯立场。然而,这些物资援助却成了美国一些官员和媒体眼中的“特洛伊木马”。他们宣称俄方援助美国的行为带有政治目的,是“克里姆林宫在宣传上取得的胜利”。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Russian International Affairs Council)执行主席安德列·科尔图诺夫(Andrey Kortunov)认为,今年正是美国大选年,俄美关系又受到“通俄门”事件的掣肘,一些美国的媒体和政客一定会拿俄方援助来做文章。在目前的情况下,莫斯科方面几乎无法做任何事情来缓解其在美国政治中的“毒害”。而就在俄罗斯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告急之时,美国立刻“积极回报”,只不过派出的不是装满医疗物资的运输机,而是搭载巡航导弹的宙斯盾驱逐舰。当地时间4月13日18时左右,美军波特号驱逐舰驶入黑海海域,期间还一度进入了刻赤海峡。此举引起了俄军高层的震惊和愤怒,而美方的翻脸速度之快也超出了俄方的预期。当一场影响两国乃至整个世界的重大危机发生时,克里姆林宫会寻求与白宫接触,提出联合力量抗击共同威胁的想法,但鉴于美国国内根深蒂固的反俄情绪以及两国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上的长期分歧,试图通过此次抗击疫情的合作来改善两国关系却是困难重重。
其次,俄欧关系缓和进程恐将滞后。2013年乌克兰危机之后,西方制裁给俄罗斯经济发展带来沉重打击,俄政府也迫切希望采取行动改变这一局面。2019年12月10日,“诺曼底模式”峰会在法国巴黎举行,俄乌法德四国领导人重启会谈,旨在打破乌克兰问题僵局。这次峰会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各方商定于今年4月再次举办峰会。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四国峰会很难如期举行。与此同时,俄罗斯开始积极地向意大利、塞尔维亚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欧盟国家提供医疗援助。然而此举也遭到了莫名的非议。欧盟国家纷纷指责俄罗斯利用这场危机改变全球地缘政治格局,试图破坏欧盟国家团结,分裂欧盟,并提高自己在欧洲的影响力。意大利主流媒体《新闻报》(La Stampa)也引述匿名消息人士称,俄罗斯医疗团队提供的八成物资都没有用,且这个医疗团的性质似乎不单纯,俄罗斯派遣的一些军事人员是间谍。对此,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Sergey Lavrov)表示,一些西方人士认为,俄罗斯帮助意大利应对新冠病毒的动机不透明,这是“恐俄症”(Russophobia)造成的。同时,拉夫罗夫也驳斥了西方的说法,即克里姆林宫向欧洲提供援助是希望说服欧盟取消对俄罗斯的制裁。位于此次疫情“震中”的欧洲国家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出现了相互指责、各自为战的混乱局面,因此欧盟的领导和协调能力也遭到了外界的质疑,欧盟较之以往更加“脆弱”。而此时俄罗斯加大对欧洲的援助,激起了欧盟的防范心理。对疫情的恐慌和焦虑是欧洲质疑俄罗斯援助的主要原因。
再次,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战略重心恐将调整。自2015年以来,俄罗斯致力于把自己变成中东地区不可或缺的角色。2015年9月,俄罗斯应叙利亚政府请求,正式对叙利亚局势进行军事介入。重拳出击的俄军帮助叙利亚政府军转守为攻,迅速收复失地。俄罗斯也扩大了其在地中海东部和叙利亚的军事存在,并将其成功转化为在该地区更强大的外交和经济地位。2019年,俄罗斯对利比亚冲突的介入似乎进一步扩大了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然而,普京的战略也付出了重大的代价:他在国内的个人支持率大幅下降,部分原因就是叙利亚和乌克兰持续的战争,更广泛的冒险主义可能会进一步削弱他的支持率。俄罗斯在中东问题上的战略投入,肯定会大幅增加俄罗斯国内的开支。公共舆论基金会(Public Opinion Foundation)2019年5月的民调显示,55%的受访者希望俄罗斯军队撤出叙利亚,37%的人担心叙利亚可能会让俄罗斯难以自拔。许多人认为,俄罗斯介入中东问题是迫使西方就乌克兰问题进行谈判,并取消制裁。但就目前而言,在美国几乎放弃的战场上,俄罗斯人仍在坚持不懈。与此同时,美国和伊朗之间的紧张局势不断升温,叙利亚、也门和利比亚的冲突不断升级,黎巴嫩、伊拉克和以色列正在面临着经济和政治危机,这些挑战都没有消失。不仅如此,俄罗斯与土耳其在叙利亚问题上的交锋,以及俄罗斯与沙特阿拉伯和欧佩克在油价和产量方面的争执,都将影响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核心关系。而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中东地区的局势可能变得更加复杂。经过多年的战乱,很多国家的医疗系统非常糟糕,以至于无法有效地报告和追踪病例,更不用说治疗了。除此之外,已经存在的人道主义危机仍在继续,有关停火协议的谈判进展缓慢。一旦新冠肺炎疫情在这些地区大规模爆发,后果将是灾难性的。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不断恶化,以及疫情衍生出的政治、经济、社会危机,俄罗斯届时可能无暇顾及中东地区。所有这些都可能促使俄罗斯重新考虑其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地位。
最后,疫情给欧亚经济联盟也会带来诸多挑战。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欧亚经济联盟多个成员国相继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为了抗击疫情,各成员国均采取严厉措施,对跨国客货运进行了严格限制或者直接关闭边境口岸,这对成员国之间的货运和商品流通造成了严重影响。除此之外,中国是欧亚经济联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受疫情影响,对中国市场的出口贸易大幅度下降,对各成员国的经济将造成巨大的打击。不仅如此,面对严重的疫情,各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抗击疫情,中小型企业将遭受打击,国内经济也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特别是,各成员国的金融实力薄弱,在如此严重的经济冲击面前,银行和金融体系也将受到严峻考验。同时,货币贬值也成为了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障碍。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恶化,欧亚经济联盟各成员国都将收紧国内政策,而各国面临的困难也将相互传导,可能导致欧亚经济联盟内部产生裂痕。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引发全球危机,对政治、经济、社会与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必定是复杂而深刻的,而对于俄罗斯来说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一方面要应对国内潜在的政治信任危机、巨大的经济损失、疫情引发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处理复杂的国际事务和外交关系。当前,俄罗斯疫情防控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而政府如何应对这次“新冠危机”将决定俄罗斯未来的命运。
王从越
英国肯特大学、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78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