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经测验:中国三种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最大潜深达3497.6米

经测验:中国三种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最大潜深达3497.6米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14日对外披露,中国三种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工程样机近日在深海勇士号/探索一号TS16南海科考航次中,搭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先后11次进行水下试验,最大潜深达3497.6米。此三种传感器由该研究所研究员关亚风、副研究员耿旭辉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深海所”)共同研制。该系列传感器包括深海原位叶绿素荧光传感器、深海原位微生物荧光传感器和深海原位多环芳烃荧光传感器。此前,经深海所测试,此三种传感器均通过净水压力试验,最大工作深度均为4500米。

该系列传感器分别测量了南海海水中从海平面到海底整个剖面的叶绿素a、微生物和多环芳烃的浓度。原位探测深海中叶绿素a的浓度,反映了深海中浮游植物生物量或现存量,是计算初级生产力的基础。原位探测深海中微生物的浓度,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衍生的经济价值。大连化物所方面称,原位探测深海中多环芳烃的浓度,有助于勘探海底原油溢油,具有重要的能源勘探价值。此次勘探所得数据为海洋生物、物理海洋等多学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原始数据。该系列仪器均属中国首套该类型的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其中,深海原位微生物荧光传感器也是国际首套该类型仪器。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随着传感器在物联网、医疗、环保和工业等应用领域的不断渗透,市场对传感器的需求持续提升,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为1955亿美元,同比增长12.29%,2018年全球市场规模为2059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5.3%。预测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284亿美元。

为支持我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我国近年来密集颁布了一系列政策给予支持,促进我国工业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此外,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电子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也已开始针对重点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标准化支撑工作:2016年,仅在物联网相关领域,我国就拟在2015年制订的9项传感器国家标准基础上再制订15项。

从应用结构来看,我国传感器四大应用领域为工业、汽车电子产品、通信电子产品和消费专用设备,其中工业和汽车电子产品2018年占市场份额比重约42%;传感器在医疗、环保、气象等专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也快速增长,所用传感器占市场份额的15%左右。近年来,物联网的发展更加刺激了市场对传感器的需求,为本土传感器产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


查询行业研究数据库请点击“了解更多”!

小编:痴冬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2208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