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街巷口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1946年3月13日,苏军开始从沈阳沿中长路撤回国。蒋氏自然不会放过如此时机,待苏军撤离后,他便命令部队进驻了沈阳、鞍山、海城、营口、抚顺等地。随着各大城市相继为其所控制,蒋军开始调集主力,南攻本溪,北犯四平,妄图独占东北。
当时的东北民主联军面对强敌,节节抗争。在四平血战一个月,牺牲1.3万余人,却最终还是没能守住四平。
在黑土地上的一连串胜利,冲昏了蒋氏的头脑。1946年5月23日,蒋军在进入长春后,蒋氏本人甚至还亲自乘机前往慰问。在军事会议上,他发现松花江以南的拉法是吉林东部的铁路、公路交叉点,便当即手一指:“拉法的地位十分重要,必须派驻一个加强团固守!”
6月6日,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便让71军88师264团的一个营,进驻拉法北部6公里处的新站镇。
梁兴初
6月7日,林彪下令,让梁兴初率领1、2师坚决消灭掉这群突入的“钉子户”。对于东联将士来说,这是自四平战役后的首次主动出击。这一仗,对交战双方在黑土地的前途无疑有着重大影响。胜了,东联将士便可从四平战后的疲软中争一口气,振奋一下低迷的士气;败了,将会在普遍的悲观、失望情绪上,再压一块沉重的乌云。到那时,东联的处境将更为艰难。
然而,此时临危受命的梁兴初,日子也并不好过。在号称“中国马德里保卫战”的四平战役中,他和侄子梁必业从山东带来的7500名1师官兵,硬生生折损了三分之一!梁兴初为此心疼了很久。因此,这一仗打拉法,他是铆足了劲,要出一口恶气。
【吉安走出“三梁”,即梁兴初中将(中)、梁必业中将(右)、梁仁芥少将(左)。抗战开始后,梁兴初与梁必业分别任山东军区1师师长、政委,做过搭档。两人虽说是叔侄,但梁兴初只比梁必业大4岁】
6月8日凌晨3时,东联的2个师开始围攻拉法。拂晓便胜利结束战斗。梁必业政委事后回忆称:“我们趁着夜色悄悄摸进去后,便冲上了敌人的阵地,全歼了蒋军一个营。”
拉法之战胜利后,他们随即围住了新站。可没成想,新站的蒋军却是极为顽强的“硬骨头”。9时凌晨2时,东联下属的1、3、5团如法炮制攻打新站,却被守敌88师死死挡住。3团攻势受阻,1团在镇东南被蒋军火力压制,无法前进;5团虽突入镇内,但因伤亡过大,无法拓展战果。到最后只能由2团接管阵地。天亮后,梁兴初下令强攻,与守敌展开逐街逐屋的白刃战,却仍然无果。
此时,蒋军不断地呼叫空中支援空投补给,而增援的大部队已抵达老爷岭,还和阻击的4团接上了火。蒋军的弹药、粮秣不缺,援兵又气势汹汹地不断推进;而梁兴初的攻击部队名义上有3个团的番号,实际上每个团仅有千人编制,兵力、武备、补给并不占上风。
快马加鞭突袭蒋军的东联将士
一线指挥作战的梁兴初(中间披军大衣者)
指挥部内,梁必业政委问师长梁兴初(也是自己的叔叔):“这仗,还能不能继续打下去?”
没等叔叔回答,侄子又说:“打,倘若能快速结束战斗,伤亡再打也值得。不然,敌人援军上来,即便能脱身,新站也会变成‘小四平’。”
“不打?那我们这几百人的伤亡,岂不是前功尽弃?难不成你还想再灰心丧气地再撤一次吗!?”
到底能否打下去?梁兴初也不是专制的人。他思索了一番后说道:“打到节骨眼上,是进还是退,咱还是请示一下上级吧!”
此刻的林彪,正因四平战役的失利,躺在病榻上。他看见梁兴初发来的电报后,闭上眼睛沉思了一会,对通信员说:“给梁大牙发报,我再怎么运筹帷幄,也要靠前线指挥官的审时度势。打不打,让他自己看着办吧!”
林总的这一句“看着办”,给了‘梁大牙’十足的信心:“打!揍他个狗吃屎!”
当即,他将6团分成两拨,一拨打援,一拨继续对新站施压,以3个半团的实力继续猛攻,最后,还是让新站的蒋军扛不住了,死的死,伤的伤,活着的也都丢下武器,举手投降。
此次胜利,林彪在杜聿明的脑壳上狠狠地敲了一棒。随即,在南满地区的蒋军60军184师宣布战场起义,加入东联。杜聿明的后院也起了火,这前后的挫败,使杜聿明大病了一场,倒在了床上。而林彪却好像有神助一般,在一夜间痊愈了。他伸伸手臂,长呼了一口气:
“这梁大牙,着实替我出了一个多月的闷气呀!”
开国中将梁必业(1916-2002)
行军中的东联纵队。新站、拉法传来的捷报,让全军为之一振
到了第二年的秋天,林彪对于此次战斗依旧记忆犹新。在一次关于“硬碰硬”战术的讲话中,他回忆道:
“一旦双方形成对峙,只要不是山穷水尽,都应该硬下去,这时要十分冷静地分析情况,寻找击败敌人的机会。这样,即便我们处境艰难,也要想到敌人与我们其实所差无几。对峙中,即使看出有撤出战斗的前途,如其早撤,还不如多挺一会,这样无非就是多伤亡数人而已。但胜利的出现,往往就会在这多挺的一会上。这就是所谓的‘最后五分钟’。谁挺得硬,谁就是胜利者。指挥员的顽强性,就表现在这里。”
“据说,在此次南满作战消灭敌25师的胜利,就是这样取得的。一、二师在新站战役中,也有如此的类似情形。”
在东北的黑土地上,梁兴初的1师,逐渐成为林彪麾下数一数二的主力。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17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