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自从投靠了在濠州的郭子兴起义军后,经过自己的一番出谋划策、勇当先锋,很快成了郭子兴最亲信和最得力干将。
由于自己是孤身一人来投诚,所以想有所壮大自己,组建一支听信自己的队伍,朱元璋得到郭子兴的同意后,就一人回到家乡招募了七百人,其中有二十四人是最贤能之人。正是朱元璋早早就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所以从此之后,求贤若渴的朱元璋,每攻打一个地方,都会发出公告招募人才。
贤能之人,一般都是有一股正义感、傲骨和清高之气,更有一份远大的抱负,那就是为天下百姓谋福利。这些,都让朱元璋深深的领悟了,要让这些贤能之人为自己所用,那就是要对天下的百姓好,正是这样朱元璋有令,凡攻下一处,不能抢夺妇女,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更不能趁机打劫,废除对老百姓不利的一切法令法规。
正是这样的治军,使得当时很多有识之士都自愿来投靠朱元璋,像冯国用、冯胜兄弟,李善长、常遇春、胡大海等人。而在这些人当中,胡大海虽然可能名气上和李善长、常遇春、冯胜的大,但是他给朱元璋推荐的人才,却又为他赢得了大明好伯乐之名。
朱元璋攻下滁阳之后,已在当地小有名声,老百姓都因对他的军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纪律严明深表赞扬。此时的胡大海正为自己寻找出路,听说朱元璋如此得民心,就不加思索就自己找上门了。
朱元璋一听有贤能之人要见自己,就叫人带进来,当他看到胡大海,身长铁面,走近站在那,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一下就被胡大海有如此不凡之相貌所吸引。一番交谈后,更是觉得胡大海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很快就授予官职。
胡大海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多次与徐达一起领兵作战。在孙德崖设局在濠州宴请朱元璋的时候,朱元璋就亲自叫上徐达和胡大海作为随行的贴身统兵将领,最后在战斗中,胡大海更是把孙德崖给灭掉,为朱元璋扫除一大隐患。在随后的战斗中,胡大海都有出色的表现,但是他每到一地都会拜访名士,推荐贤才给朱元璋。
邓愈,原名叫邓友德,是胡大海的同乡,他在十六岁就接替了父兄的抗元义军,成为一位有勇有谋的将领。胡大海打听到这位老乡的传奇故事后,就诚信说服他来投靠朱元璋。朱元璋看到这样一位二十岁左右就有如此威名的邓友德,又听他说了他父亲和哥哥的事迹后,就给他改名叫邓愈。邓愈凭着自己的一般武艺,为朱元璋争夺天下也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大明的功臣。
王宗显,朱元璋发兵要攻打婺州,一时没有取胜之法,就在这个时候,又是胡大海的推荐。王宗显拿着胡大海的荐书找到朱元璋,在王宗显得出谋下,朱元璋的军队很快就攻下了婺州。于是改婺州路为宁越府,王宗显就成了宁越府知事。后来又把宁越府改为金华府,胡大海一边讨伐周边城池外,也不忘记朱元璋对他说的话。
朱元璋在攻下婺州路后不久,就准备回应天府,在回去之前,专门找了胡大海,然后对胡大海说,此地地处浙东,周边都是文化发达的地方,一定有治国安邦之士,你有空就给我去拜访。
就这样,胡大海有此令,所以很快就发出招贤公告,为朱元璋招得不少贤才。其中的宋濂、章溢、叶琛都是当时的大贤,胡大海让朱元璋带上重金和厚礼把这三位大贤人都请来为朱元璋所用。
而另有一人,胡大海也向朱元璋推荐,但是此人连续几次都拒绝了朱元璋的求贤令,最后胡大海不得不请上朱元璋一起亲自去请。此人就是刘基,刘伯温,刘伯温本来是元朝的进士,因对元朝昏庸无道感到失望,而一直隐居。当胡大海拜访得知刘伯温的才能后,深感此人是一位难得的治国之才,所以要朱元璋一定得亲自来请。
刘伯温感受到朱元璋的诚意,知道朱元璋确实是为天下的老百姓打天下,正是这样,刘伯温决定出山扶持朱元璋,也让自己的政治抱负得以实现。
所以正是胡大海这位伯乐,让朱元璋在刘伯温的帮助下,按照刘伯温定下的方针政策行军最终平定了天下,建立起大明朝。而刘伯温有朱元璋这样一位知人识人更按他的政策行事,这都得感谢胡大海,正是他这位伯乐,在他的穿针引线之下,刘伯温名扬天下,而朱元璋更是一路逆袭成为大明的开国皇帝。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15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