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的1910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橡皮股票风潮几乎使整个上海金融业濒于瘫痪,也使基础薄弱的中国工商业遭受了灾难性的重创。为救市,财政捉襟见肘的清政府只得于次年将商办铁路“收归国有”,以路权为抵押向英美等列强贷款,从而直接引发了保路运动并导致辛亥革命的爆发。那么,这场动摇了清王朝根基的风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中国的证券交易所起于何时,始终众说纷纭,一说是1891 年西商组织的上海证券掮客公会,一说是1882 年成立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但这些公司只允许洋人买卖股票。直到1905 年成立上海众业公所的证券交易所,才允许华人参与买卖。
20世纪初的上海爱多亚路外滩
橡皮股票眼花缭乱
20 世纪初,以橡胶为原料的制成品日益增多,尤其是汽车工业的发展,橡胶需求更趋庞大,国际橡胶市场出现了货源短缺、价格上扬的情况。
清末,国人和汽车有了“亲密接触”
当时,在上海设立麦边洋行的英国人麦边,以一个冒险家的嗅觉,发觉其中大有可为。于是,他在1903 年筹备设立了兰格志垦殖公司,声称公司在南洋经营种植橡胶树,并且开掘石油煤炭,投资入股必赚大钱。可惜事与愿违,公司开设以后业务清淡,乏人问津。麦边见状,决心砸钱进行广告宣传。先在华洋各报轮番刊登广告,接着,不断推出公司近期和远期的业务规划,每周还定期召开董事会议,给人制造假象。
麦边还暗中向外国银行借款,用借来的钱给股东们发利息,给那些想发财的人以甜头,诱使那些不明真相的人竞相购买,从而掀抬股价,使得橡皮股票价格暴涨。汇丰和花旗等外商银行见有利可图,便与麦边勾结,承做橡皮股票的抵押放款。此举又进一步造成了该公司信誉可靠、实力雄厚、盈利可观的假象。
1909 年国际市场上的橡胶价格普遍疯涨,麦边乘机大做广告,精心策划招揽投资者,富翁、商人、官员等纷纷大量购入该公司的股票,兰格志股票也从面额100 荷兰盾(约合白银60两)飙升至840 两白银,超过面值14 倍。
兰格志橡胶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麦边的巨大成功,吸引其他的外国冒险家也纷纷来上海设立公司,招募橡皮股票,到1910 年7 月橡皮股票风潮爆发,当时的报载有据可查的股票达54 种之多。
诈骗手段无奇不有
这五六十家橡皮股票公司深知,如果各行其是,互相竞销,必定会露出马脚,就互相勾结,委托几家大洋行经销股票,彼此串联成立了一个欺诈性的集团。为了达到骗取华人钱财的目的,他们采取了种种骇人听闻的手段。
首先是组织客户去南洋群岛参观,把别人的垦殖公司说成是自己的属下,还拍成电影,到处放映,用假象招徕投资者。
其次是花钱雇佣大量人员冒充股票认购者,造成供不应求的假象,蒙骗投资者。再者不待年终决算,提前发放中间利息,暂定每3 个月发放股息12 两5 钱白银等花招,使得投资者趋之若鹜,蜂拥争购,票面市值不断上升。
他们还勾结外国银行开设橡皮股票的抵押贷款,使得企业、华商银行、钱庄都参与进来,买了押、押了买,轮番套购,股票市值如同脱缰野马,一路狂奔,大家都觉得发财的日子来到了。
上海江西路钱庄街
到1910 年,上海的街头巷尾,人人都在谈论橡皮股票,工商巨子、洋行买办、钱庄经理倾囊而出,甚至挪用公款,奔走告贷,争相抢购橡皮股票,连两广总督岑春煊、上海道台蔡乃煌都侧身其列。橡皮股票风靡了上海,也疯狂了上海。3 月间,兰格志股票每股市值高达1650 两白银,是面值的26 倍,就连刚刚成立的新公司的股票,也都利市3 倍。在如此暴利面前,不要说上海人,就是外地人也雇车驾船涌向上海,想在这个天堂里捞取一点最后的残羹余渣。
股票暴跌 梦想破灭
就在橡皮股票炙手可热,人人梦想发财的时刻,1910 年6 月,国际橡胶投机活动由盛转衰,伦敦的橡胶股票行情暴跌,于是这些股票公司合计抓紧时机抛售股票。外国银行业也暗中获悉其中门径,紧密配合,不断催促华商银行和钱庄赎回各种押款。
到了7 月中旬,外商银行回收押款的举措,基本已经完成,于是各银行同时宣布,停止一切橡皮股票的抵押贷款业务,消息传出,犹如晴天霹雳,惊动了全上海。所有橡皮股票的持有者,纷纷奔向众业公所,争先恐后地抛售,然而一切都晚了。不久之前还是奇货可居的东西,现在变成了一大堆花花绿绿的废纸。据估算,光是直接损失就达2000 万两规银(1856 年起,通行于上海的一种作为记账单位的虚银名目),动用的资金达4000 万两,而清政府全年的财政收入,才不过一亿两。
对于这次股票风波,会审公所的华人会审官关炯之有过这样一段描述:
“在1910 年,上海市面出现一种橡皮股票,没有多时,有钱人竞相购买,一些公馆太太小姐换首饰、卖钻戒,转买股票,如痴如狂,有了钱,还要四面八方托人,始能买到股票。我因做会审官多年,认得洋人,费了许多力,买到若干股,买进时每股为30 两银子左右。买进之后,股票天天涨,最高涨到每股90 余两。有一天星期五,股票开始下跌,但为数极小,第二天星期六,只有上午行市,比昨天又小,我心中有点动摇。当时有一老洋人,系研究外国股票的权威,我去问他橡皮股票下跌的意见,他说,股票下跌,正是大涨的先声,据我看,这种股票最高可以涨到200 两一股,你如愿意卖出,就卖给我好了。我听了他的话,决计不卖。第三天星期日无行市,不料星期一起,股票天天下跌,由每股九十几两,跌到八十几两,由八十几两跌到70,到60、50、40,一线下跌,只跌不涨,我若在四五十两一股时卖出,仍可赚进,但贪心不足,九十几两不卖,跌到40、50 再卖,总不甘心。到了后来,我每股只卖得2 两银子。”
金融风潮波及全国
股票风潮一爆发,受到连累和冲击的首先是上海的钱庄,整个上海,债务纠葛,倒闭之风频频发生,上海滩陷入了全面瘫痪的境地。开始倒闭的是正元、兆康和谦余这三家钱庄,近代金融史上称之为“三庄倒闭案”。这三个钱庄的老板,或是洋行买办,或是企业经理,或是钱庄当手,他们除了向钱庄透支巨款之外,还用这三个钱庄的远期支票,转托商号调取现金,购买橡皮股票。及至股票崩溃,无法支撑,只得倒闭。
股灾中力图“救市”的上海道台蔡乃煌(中)
这三家钱庄在这次风波之中,共计亏损600 余万两白银受到牵连的银行、钱庄、商号、工厂、企业达到近百家。1910年,上海共有大小钱庄90 多家,到1911 年,只留存下51家,没有倒闭的也紧缩放贷业务,上海整个金融业濒于瘫痪。
不仅如此,此次风潮还波及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的各大城市,使中国的工商业遭受了重创。而且, 由于华商在股市上损失的资金在4000 万至4500 万两白银之间。如此的巨款外流,让清政府入不敷出的财政状况更加雪上加霜。清政府于次年只得将商办铁路“ 收归国有”, 以路权为抵押向列强借款,因而直接导致了四川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的爆发。可以说,橡皮股票风潮为清政府的崩溃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97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