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一辆救护车飞驰着进入医院,急诊医生匆忙跑到现场,发现救护车的担架上躺着一位中年男子,几乎已经没有了呼吸。
医生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在这期间,患者血压血氧持续下降,经过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除颤等后,男子逐渐有了一丝呼吸。
医生又根据患者病史及症状判断患者为心脏疾病,在做了心电图检查后,确认患者为急性心梗发作。
在征得家属同意并签字后,患者被推进了急救室,但在经过2个小时的抢救后,还是没能挽回患者的生命。
等在门外的家属得知这一消息后差点哭晕了过去,待家属情绪稳定后,医生才向患者家属了解具体情况。
原来,患者姓胡,今年48岁,从年轻时就尤其喜欢吃肉还有酱料,用老胡的话说就是无肉不欢,没有酱料吃什么都没有味道。
这么多年来,老胡也没怎么发福,就是有时候会觉得心口难受,但坐起来揉一揉就好了,于是一直没有在意。
病发当晚,吃完饭后老胡又觉得胸闷、喘不过来气,又过一会,老胡浑身冒汗、手脚冰凉,于是老伴赶紧打了急救电话,出现了这样的结果。
医生得知后警示:2种家常菜是"祸根"
第1种、肉
适当吃肉可以保持体内营养均衡。
但像老胡这样长期大量吃肉,容易升高血液的粘稠度,降低血液流动速度,使血管内膜受损,导致脂类物质在血管壁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
而斑块一旦破裂、脱落,会瞬间形成血栓,使血管堵塞,诱发急性心梗。
第2种、酱料
酱料是深受大家喜爱的调味品,但也不可超量摄入。
因为其中盐分含量较高,钠离子摄入过多会引起脑组织、肾上腺释放出大量的增加细胞兴奋度的因子,导致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
而高血压是心梗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中,有49%左右的冠状动脉心脏病是有高血压引起的。
身体出现这5处疼痛,十有八九是心梗要来,尽早检查
1、胸痛
心梗引起的胸痛就像是有人紧紧抓着心脏似的,当出现持续20分钟不见缓解的胸痛并伴有大汗淋漓、恶心呕吐,要警惕是心梗。
2、肩膀及手臂痛
心梗容易引起左肩膀和左手臂疼痛,一般为钝痛,但疼痛感不剧烈,若是同时伴有胸闷气短,要高度警惕是心梗。
3、偏头痛
头痛也可能是心梗引起的,是自主神经失衡的结果,也有人认为头痛是血管痉挛伴随着脑血管痉挛引起的。
4、牙疼
心梗引起的牙疼较容易分辨,一般持续几分钟后会自行缓解,如果同时伴有出冷汗等症状,建议尽早检查。
5、颈部或颈部延后疼痛
咽喉部出现辛辣感,要警惕心梗。
因为心脏缺氧缺血时,体内会分泌出大量的肽类物质,使咽喉与颈部神经受到刺激,出现疼痛感。
生活中,养护血管,预防心梗,这3件事要注意
第1件、补充抗氧化剂
血管需要"抗氧化"。
当人体自由基过多时,会造成血管内皮老化,使得血管内更容易沉积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脂质,加速动脉硬化、弹性变差,诱发高血压、高血脂、心肌梗死、脑梗塞等疾病。
而抗氧化剂,可以捕捉并消灭"自由基",减少其对血管的伤害,维持血管的正常生理功能,预防血管疾病严重化。
生活中,茶叶就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如玲珑菊、枸杞子、绿茶等。
其中,玲珑菊属于四大怀药之一的药用菊,不仅抗氧化剂含量最为丰富,且富含钾和三萜类化合物等营养物质。
泡茶、做粥时放些,有利于减慢血管退行性变,减少心梗等的发生率。
第2件、早睡、早起
早睡是养护血管的重要措施之一。
因为在熬夜时,身体会释放出大量的压力激素,使血压升高,刺激血管收缩,损伤血管内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梗的发生率。
建议,每晚23点之前进入深度睡眠,并尽量保证7~8个小时的有效睡眠。
早起时要注意"3个半分钟":
1、早上醒来,先在床上躺半分钟。
2、慢慢做起来后,再静坐半分钟。
3、两条腿垂在床沿时,再等半分钟,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第3件、运动
坚持"3个半小时"
1、早起运动半小时,打太极拳、散步等,但要注意运动不可过量。
2、中午午休半小时,有助于舒缓紧张的脑神经,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还有助于提高记忆力。
3、晚饭1个小时后步行半个小时,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9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