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对世界的贡献都是不可获取的,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也渐渐步入世界强国之列。但是如果把时间追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晚清时期,对中国来说是一段比较悲痛的时期,那时候的中国没有那么强大。
晚晴时期的中国被冠以:愚昧,无知大国,半殖民地等等“头衔”,清朝末年更是将中国带进水深火热之中。“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用在那个时期十分的恰当。
当时的晚清政府,为官者贪腐愚钝,落后的思想直接遮住了为官者的双眼,为君者不能把控实权,有心治国却权臣当道;只是当时的国家的境地和形势十分窘迫。紧接着很快就为自己的愚昧和封建思想买单。晚晴时期先后与列强签订数条不平等条约,使得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是处于被别的国家半殖民的状态。
在国际列强的压制之下,当时的外交时臣背负的压力也是空前的大,错一步可能影响中国长达百年的政治发展,也正因为如此当时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外交使臣在“夹缝”为当时的中国争取更大的利益。在当时的形势之下想在列强面前寻求利益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也正因为李鸿章是当时的外交代表,后世对李鸿章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卖国贼,也有人说他是中国外交史的先驱;在历史李鸿章的黑点主要有三个,分别是:中法战争中的不战而败,甲午战争后不平条约签订,以及所谓的卖国贼。真是如此吗?
虽然当时的国人对李鸿章的看法褒贬不一,但是在当时的国际老外眼中,他们称:李鸿章是一个相当厉害的对手!不可否认的是,李鸿章是那个时代最清楚中国状况的中国人之一,个人荣誉相对于国家大义显得微不足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法战争中,在取得阶段性胜利后提出和谈其实变被动为主动,因为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经不起任何一场国际战争的消耗虽然当时面对的只是法国,但是继续打下去不仅会变的被动,其他列强也会因此蚕食中国。很明显李鸿章这一步走的是正确的。
甲午战争的战败,李鸿章的责任也有但是若不是他提出的洋务引动,购买军舰,成立北洋舰队,可能当时连一支能何东夷小国日本抗衡的舰队都没有。当时的海军的情况后人也只有评断,如果把所有的责任推到李鸿章一人身上显然是不公平的。
李鸿章做的比较著名的一件事当属处理香港问题的事件上,当时英国提出租借香港一百年,可是李鸿章坚决99年,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为何要冒死争这一年,毕竟只是一年而已。其实这恰恰就是李鸿章的高见之处。
这个疑问一直到香港回归才得到答案。因为世界有一条公约表明领土租借别国满一年后自动归属租借国。也就是一旦答应租借香港给英国一百年,可能现在的香港就不是中国的了。了解到这个答案的国人不免对李鸿章当时的决断由衷敬佩,也正是他的坚持是的百年之后的中国领土得以完整。在当时的中国国情和国际形势压力之下能在自己的官位之上仍以国家利益为先的人,李鸿章算是其中一个,不得不说李鸿章是一个功大于过的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80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