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英雄戚继光晚年连抓药的钱都没有,他的晚年为何如此悲惨?
戚继光是很多人崇拜的民族英雄,是著名的抗倭英雄。在他带领下的戚家军,是明代最强的步兵部队从浙江到福建,从抗倭到守备蓟门,大小战斗数百次,无一败绩。除了自己有着强大的本事,戚继光还有自己的靠山,那就是明代可以独揽朝纲的大臣张居正。
从这种情况来看,戚继光应该可以安详的度过晚年,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晚年的戚继光过得十分悲惨,一贫如洗的他只剩下书,连抓药的钱都拿不出,最后在饥寒交迫之下,戚继光郁郁而终。这究竟是为何呢?
第一便是投靠张居正。在张居正死后,嘉靖对他手底下的所有人不放心,戚继光就是典型的代表,他被调离到其他部队,而戚家军的话没有了戚继光的支持,而且也没有钱,所以就变得混乱起来,像这么厉害的部队,没有一个优秀的指挥官,最终是沦落到消灭的地步。
当时倭寇已经被灭了,而对于戚继光的话,因为他是张居正的手下,所以嘉靖就把他调离到其他地方,自然是对他非常的不相信,戚继光没有了得到重用,反而是被处理的很惨,就是因为他从前跟着皇帝的敌人,所以才会落得如此下场。
而他手底下那支长胜部队,他们戚家军朝廷是对他们不放心的,尤其是他们能够打这么大的仗,就是因为他们能够杀死敌人,并且获得很大的财宝,这个可是朝廷不允许的,在脱离了戚继光的掌握之下,他们有些人变得胡作非为起来,皇帝没有办法,最终是派一些官员消灭了这支部队。
第二便是戚继光的个人品性;戚继光虽然与张居正有着不光彩的关系,但是这只是建立在戚继光抗倭的需要之上,因而戚继光并没有从这层关系上获得任何的好处。正如戚继光的抱负:"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只要能够抗击倭寇,戚继光愿意做任何事,自然也包括一些不光彩的手段。
虽然,在抗击倭寇上采用了手段,但是戚继光为官却非常清廉。可见,戚继光正直的品性,使得他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军队上,因而没有把心思放在晚年养老之上。因而,在戚继光被贬时,他是一贫如洗的。
戚继光镇守边境多年,手握重兵,威名远播,但英雄迟暮,最终以悲惨收场,可悲可叹,令人惋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66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