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天眼查显示,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发生了工商变更,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卸任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总经理,京东零售CEO徐雷接任执行董事、经理和法定代表人。同时,李娅云退出监事职务,缪晓红接任。
这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刘强东卸任的消息一下子就冲到了热搜的前几名。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和其他的京东旗下公司不同,他是京东在美国上市的主体,也是京东最核心的资产。
在拼多多没有崛起之前,在电商领域能和淘宝竞争的不多的对手之一,也就是刘强东的京东。纵观京东一路走来,从1998年中关村的一个小门面,到2019年公司净收入近6000亿人民币。在这短短20年中,在刘强东的带领下,京东在互联网行业的厮杀中活生生拼出了一条自己的路,最终赴美上市成功。但京东壮大的背后,是刘强东的个人色彩的凸显,和京东的集权管理制度,在决策上京东的方向基本都是刘强东一言而决。
在企业发展阶段,一个富有魅力的领导人会把企业带上发展的快车道。而当企业发展到瓶颈期的时候,个人权利的影响过大对企业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这个问题在京东尤为突出,遥想当年刘强东的一句“如果不能控制京东,我宁愿把它卖掉”,可见刘强东之于京东的个人色彩,放到整个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中都是相当强烈。
一方面,个人的一言一行的过分放大,会对公司的稳定造成极大的破坏;另一方面个人色彩太浓对于后续接班人培养没有任何帮助。这点从阿里系的“十八罗汉”,腾讯系的“腾讯五虎”,而京东只有刘强东可以看出来。
很简单的例子,2018年京东的黑天鹅事件中,在一整年中,因为刘强东个人问题,京东的股价持续下挫,跌去了57.18%,市值接近腰斩。
从事件发生后,刘强东隐居幕后2年时间,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他也获得了更多的思考时间去思考京东的下一步:在京东个人风格太强,究竟今后怎么平衡自己的个人权利?
2018年底,京东进行了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调整后有多达10多位高管开始向轮值CEO徐雷汇报工作。美团点评联合创始人王慧文曾在朋友圈评论“这个组织架构调整,今晚可以买入。”
一位长期关注京东的行业人士表示:黑天鹅事件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京东的治理进程,如果没有发生这件事,组织架构调整的时间应该会很晚。
刘强东此次卸任早有端倪,在此之前,他频繁退出京东系公司的高管职务,努力淡化在京东的个人色彩。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刘强东已卸任京东旗下近50家公司的高管职务。
不得不说刘强东这个时候退出是很聪明的,企业做到了一定阶段就得懂得放权,创始人隐居幕后,高管活跃台前才是正题。想要做成百年老店,一方面是团队的合力,一方面是后续接班人的培养,京东现在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不过,尽管正在逐渐淡化在京东的个人色彩,刘强东对京东仍保持绝对掌控力。根据最新显示,刘强东持有京东集团15.4%股权,为第二大股东,投票权为79%,腾讯旗下的黄河投资为第一大股东,投票权却仅有4.5%。后续京东的发展会如何,我们会持续关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25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