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孩子出现社交恐惧,家长可以用这些方式,让孩子自信大方

孩子出现社交恐惧,家长可以用这些方式,让孩子自信大方

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没发现过这样一种问题,那就是孩子小的时候还挺爱说笑,为什么上了初中后,反倒变得害羞了?

有的孩子,遇见同学或家里的亲戚时,不愿意主动打招呼聊天,甚至有时还会故意避开,如果真的避不开,就会故意低着头或者左顾右盼,故意假装看不见。

还有时故意绕开人多的地方走路,课堂上老师要求发言时,会紧张到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大脑完全丧失独立思考能力。还有表现之一就是,不善于和异性同学说话,只要说话就会脸红。

这种类似表现,好多孩子的身上都出现了,不同点是有些孩子初中时这样,有些孩子小学时就这样。

父母想的是,可能孩子就是胆小,性格内向,等再长大点就会好了。

可是慢慢却发现,孩子的这种性格却并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甚至还有与年龄的增长呈反方向变化的趋势。

其实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社交恐惧,而且这种心理曾经发生或正发生在很多人的身上,只不过诱发原因和表现行为有些差别。但是社交恐惧并不可怕,只要掌握正确方法,是可以被克服的。

孩子出现社交恐惧症的原因有哪些?

1、家庭原因

除了孩子外,有些家长可能本身就是不太善于社交,这类人大多都是性格敏感度较高,而且生性孤僻,喜欢独处,总是自我看轻,并且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眼光和看法。

如果家长都是这样,那么与孩子的日常相处中,也容易把自己的性格特征和情绪带给孩子,并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孩子仿佛成为了家长的影子一般。

另外,就算有些家长不是这种性格,但如果平时不注重教育孩子如何与别人相处,也容易使孩子在社交方面出现劣势。

2、心理原因

有的孩子则因为之前有过失败的社交经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心理阴影。

如果孩子因此出现不安和焦虑的情绪,那么当再进行社交的行为时,很容易会表现的不如人意。时间长了,容易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思维定式,对社交场合出现逃避的行为和心理。

3、生理因素

(1)化学物质不协调

美国的著名精神领域专家,曾有过这样的研究总结:生理和心理两大因素,是造成人的社交恐惧心理的主要原因。

社交恐惧症的病因,主要是由人体内的一种叫做“5-羟色胺”的化学物质不调所导致。这种物质的主要工作是向大脑神经细胞传递信号,而这种化学物质的多与少都会对人体不利,从而引发恐惧情绪。

(2)自身外貌或是身体存在缺陷

还有些孩子本质上是不惧怕社交的,而且从心里也比较喜欢热闹的场合。但可能是因为脸上存在胎记,五官不协调,或是身体有残疾等,从而导致孩子自信心比较差,自认为不够完美,害怕自己会遭到别人的嘲笑,所以故意躲着别人。

怎样帮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惧症?

一、既然想帮助孩子克服这种负面情绪,首先需要家长们能做到发自内心的理解,并且能够接纳孩子的这种行为。

孩子年龄有限,心智也尚未成熟,所以孩子心中比较恐惧的事情,换做成人来看可能就是不值一提的一个小事情,正是因此,才使得成人难以理解孩子究竟恐惧的是什么。

家长觉得:

“大街上遇到同学和长辈时,主动说句话、打个招呼有那么困难吗?”

“课堂上踊跃发言,老师提问时,至于紧张和害怕么?”

“外出吃饭时,如果想要中途加菜或是想多要双筷子或纸巾,主动叫服务员阿姨,也不会吗?”

每当此情此景上演时,家长看着眼前畏畏缩缩模样的孩子,心里面除了气愤就是无奈,或者还会强硬的要求孩子必须如何如何做。

但是这种做法却一点都不利于解决孩子的胆小和内向的问题,相反还会让孩子加重对社交的恐惧。

所以,克服恐惧首先就是要面对恐惧,其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理解孩子的恐惧心理,愿意站在孩子的视角,分析恐惧的内在原因。

二、与孩子多多沟通和交流

比如饭后,或者孩子比较开心的时间,家长主动的和孩子坐到一起,巧妙的给孩子提出一些问题。

下面就聊天步骤给大家提个建议,仅供参考:

先让孩子举一个害怕某种场景,或是某些人的例子,然后让孩子描述具体原因,问孩子愿不愿意避免这种情况,如果孩子愿意,再接着问孩子是否愿意为此做出改变,如果真的改变了,会从中得到什么。

家长不要害怕频繁的问题会招致孩子的反感,因为深入的交流目的正是为了使问题能够变得更加透彻,也是为了给孩子提供帮助。

另外,如此的直面恐惧,也是一种以旁观者的角度,帮助孩子提供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三、使用科学方法提供帮助

1、系统脱敏法

此方法是在孩子出现恐惧心理时,给予孩子一个正好的反向作用力。根据研究总结得出,这种反向作用力的持续时间越长,孩子的恐惧感就越会得到缓解。

具体做法如下:

A、先让孩子做一个内心恐惧的事情的列表,然后再让孩子将其按恐惧级别进行排序。

B、具体操作之前,可以先让孩子的身心得到放松,期间也可以借用节奏舒缓的音乐的帮助。

C、孩子的身心得到放松后,再由家长将孩子的恐惧事件列表按照级别顺序读下来,再次促进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放松。

建议:每一级别的恐惧事情最好都能多重复几遍,直到孩子的恐惧感彻底消失后,再进入到下一个级别,如此循环后,孩子也就会慢慢的降低敏感程度,直到最后将敏感心理彻底消除。

2、满灌法

满灌法与物极必反的道理类似,这种操作方法是比较有效又长久的了,方法是让孩子通过意境的想象进入恐惧场景。

例如,如果孩子害怕在讲台前当众演讲,那么就可以让孩子设想自己就在此场景中。等到孩子真的融入进去后,即使冒冷汗、身体哆嗦,家长也要鼓励孩子继续坚持。如此重复几遍后,利于消除孩子的恐惧感。

四、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因孩子不具备社交能力,不敢说话而恐惧,那么就要专门针对于此,对孩子进行提高训练

​(1)模仿

告诉孩子多注意别人的做法是怎样的,根据别人的表现,再思考自己具体要怎样做,同时还要告诉自己有哪些注意事项。

(2)参与

孩子在家是无法提高社交能力的,所以就要鼓励孩子多多参与集体活动,并且从中获得提高。

(三)演习

该说的和该做的都已经准备充分了,最后一步就是让孩子实际演练了。如果孩子刚一开始不太适应,可以由家庭成员扮演不用角色,与孩子进行交流,随后再让孩子运用到实际中。

总之,孩子社交恐惧的心理是不可以打击和嘲笑的,正确的做法是鼓励孩子正确看待,并勇于面对主动克服。

某种程度来说,也是可以帮助规避风险的,但是凡事讲“度”,如果过于恐惧,就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2453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