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除了打骂,父母教育孩子的 6 个正确打开方式

除了打骂,父母教育孩子的 6 个正确打开方式

中国有句俗话:棍棒底下出孝子。在现代教育中,许多家长信奉这个教育方法。

打骂会对造成很大的伤害,为什么父母却还使用打骂的方式管教孩子呢?

因为有效!

孩子被打骂后,当时的表现似乎变好了,家长看见打骂有用,于是就认为打骂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那些有过打骂成长经历的人告诉我们,打骂并没有让我们真的变更好,反而让我们更叛逆。

听到这里,有些家长可能就会说了,不打,孩子不听也不改,怎么办呢?

小荻老师在画荻教子公众号的后台收到两位家长的留言。

其中一位家长是这样说的:

“老师,我的孩子在家里特别霸道,平时对我就是各种找茬,乱发脾气,但是非常怕他爸爸,他爸爸一在家,孩子特别乖,但是爸爸一不在家,孩子就变得很反常,我和他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甚至会动手攻击家人,还有在外面的时候,孩子就没有那么霸道,别人打TA也不敢吭声。老师我的孩子是怎么了呀?”

另外一位家长这样说:

“老师,我孩子平时在家是一个公认的乖孩子,很内向,话少,胆小,但在外却相反,感觉这个孩子就想换了一个人一样,让我觉得很陌生,孩子经常会攻击其他同学,老师经常跟我反映,和其他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也是经常一言不和就开始攻击人,让我觉得很丢脸,也很无助。老师我该怎么办呀?”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呢?进一步沟通后,我们了解到:

第一个孩子的父亲在家里脾气是一位很急躁的爸爸,对孩子非常严厉。

孩子只要没做好就会对孩子轻则骂,重则打,孩子非常害怕爸爸,基本上爸爸让这个孩子去做什么,这个孩子就会去做什么。

而且爸爸对妈妈也是如此,经常对妈妈冷言冷语,爱答不理,妈妈体谅爸爸工作压力大,也是默默的承受。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孩子都看在眼里,并且会做出模仿。

孩子渐渐地发现,我们在外人面前是原来需要隐藏情绪的,但是在家里就可以无所顾忌,反正家人也不能把我们怎么样,也不会对我们怎么样,于是在家乱发脾气。

第二位家长,父母双方性格都非常急躁,做任何事情都要求速度、质量。

孩子一做不到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批评:

你怎么这么笨,笨得跟猪一样?

我都和你说多少次了,你怎么就是不改?

甚至会对孩子动手,但是每次动手完后又特别后悔,长久以来,孩子慢慢话少了很多,对父母也变得疏远。

同时,孩子也慢慢屈服于父母的强势,不管父母说得对的或是错的,都对父母唯命是从。

久而久之,孩子也变得胆小,自卑。

同时,在和别人的相处过程中,孩子幼小的心灵会形成一种错觉,认为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过暴力的方式来解决。

人天生都有保护意识,孩子也会判断,反抗会接收到更大的惩罚。

那孩子的情绪怎么宣泄呢?他就会选择在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身上进行一种宣泄,甚至会模仿父母的行为攻击别人。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出错、不断改正的过程,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有时候,我们一句无意的话语就会对孩子产生伤害,甚至会给孩子留下阴影。

那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去做呢?以下给到一些小建议:

1. 发现孩子闪光点

在生活中,我们要多去寻找孩子的闪光点,进行一个记录,由点到面,通过对小的闪光点的肯定,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选择孩子现阶段可以改变的某一方面,比如,认可孩子的某种想法或做法,孩子在得到父母认可后,自然会朝着好的方向去努力,因为那是父母的期待,也让自己变得更好。

比如有的孩子总喜欢和路边的小猫小狗玩,说明孩子特别有爱心,那么爸爸妈妈可以带他做一些公益的活动,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可以帮助别人,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责任。

2. 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感觉自己有情绪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这件事情我现在很生气,我先去冷静一下,等我冷静好了,我们再来探讨。

家长还可以制作相应的提示物来提醒自己,做到不随意对孩子发脾气甚至打骂。

这个提示物,可以是一张桌牌,一个卡片,或者手机屏保等等。

3. 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允许孩子“小步”走

不要求孩子一步就能将这件事情完全做完,可以进行一个一个目标的拆解,第一步去做什么?第二步怎么做?

做到一步给予孩子相应的鼓励,让孩子有信心进行下一步的尝试。

就比如背诵课文来说,可以把课文分段,让孩子一段一段地背诵下来,背诵完一段后,给孩子一定的鼓励,这个鼓励可以是一句表扬的话,也可以是一个鼓励的动作,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4. 就事论事,不翻旧账

没有人喜欢被抓着错误不放,所以孩子认错时,父母最好不要继续上纲上线,得理不饶人。

给孩子一些时间让孩子自己反思,就事论事 ,拒绝翻旧账。

有的家长,在孩子犯错时,往往扯出以前的旧事:

“上次,你就这样,现在完全不改。”

“之前,你就怎么样……”

这样的对话除了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对于解决问题并没有多大作用。

5. 以事实开场,对事不对人

对于孩子犯的错,首先尽可能详尽地描述出他具体、客观的言行举止。

指出孩子的什么行为是错误的,再发表你的情绪感受。

比如,孩子在学校打人了,家长可以这样说:

“今天,我接到你们老师的电话,老师说你在学校打人了,我很惊讶也很生气。”

“我们先不说,打人的原因,我们就说,打人这个行为对不对。”

6. 敢于向孩子认错

很多家长会认为我是大人,是长辈,就要有家长的威严,我向孩子道歉,岂不是破坏我的威严?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威严不等于独裁,父母的威严来自平时的实事求是、坚守原则和分寸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发脾气甚至打骂孩子,是每一位父母都很有可能犯的错误。

在情绪失控对孩子造成伤害后,一句真诚的“对不起”,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获得孩子的谅解,不仅能修补孩子心理上的伤害,还能让孩子看到爸爸妈妈勇于认错,积极改进的行为,为孩子树立一个正面榜样,也能让孩子信任父母,尊重父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9412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