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赵烈文:湘军屠城有违天道,曾国藩:枭首不解恨!我还要凌迟剜目

赵烈文:湘军屠城有违天道,曾国藩:枭首不解恨!我还要凌迟剜目

说起曾国藩,很多人都知道他是被称为“晚清四大名臣”,“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半圣人,更是被很多人列为成功学的典范。历史曾国藩虽然为人清廉,死后连葬礼都置办的颇为困窘,也的确作为官员,为朝廷做了很多续命的事儿,但是你知道曾国藩的外号叫什么吗?

叫做“曾剃头”。这个名字已经是雅称了,他当时被很多人喊做“曾砍头”。这个名字的由来,就是他指挥的湘军3次屠城,仅凭这个屠城,就是他一生所不能洗掉的大污点。


当时的情况是封建统治阶级剥削劳动人民,官员也腐败专横,所以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准备推翻清政府政权。太平天国成立初期战斗力很强,击败了清廷能够调动而来的所有力量。直到后来的团联制度的建立,曾国藩也被赋予大权,并且成立湘军之后,更是以血腥屠杀的手段扑灭了多次起义,而曾国藩也因此升官。

当时的屠城有多狠呢?曾国藩的心腹赵烈文所著的《能静居日记》有这样的记载:咸丰八年四月,攻破九江,城中二万军民皆屠。咸丰十一年八月,攻破安庆,三万军民皆屠。同治三年五月,攻破太平天国都城天京,又进行了屠城。

赵烈文记载当时的屠城:“沿街死尸 十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一破城,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子女玉帛扫数 入于湘军,而金陵遂永穷矣。至今,父老言之,犹深愤恨。”


此外,曾国藩与曾国荃在破城之后令湘军抢夺财物,并且强迫百姓把财产抗出城外。赵烈文又记载:“其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担做工者,尽皆杀死”,“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也无,全数抢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

当时曾国藩在湖南的时候就下令:凡被捕人到局,立刻杀死,禁止尸亲呼冤,禁止向团绅讲理”,同时竭力提倡士绅大肆抓捕、杀人,要求“捕人要多,杀人要快,不必遵守常理,杀人前也不必一一报官”。

正是因为曾国藩的强硬狠辣的手段,让当时不少人咬牙切齿的喊曾国藩为“曾剃头”,就连曾国藩自己都在奏折中说:“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


但是曾国藩可不仅仅是枭首,他自己对起义军恨得咬牙切齿,在抓到俘虏后,还要想尽办法的去折磨。

当时他的心腹赵烈文劝曾国藩:杀降不详,湘军屠城,有违天道。但是曾国藩却说:仅予枭首不足恨,概令剜目凌迟。每生擒一贼,辄剖肠,剥皮挂树,磔石,见者无不凛凛”等。


从这点上面可以看出,曾国藩对于俘虏、屠城之事毫不在意。也许曾国藩带兵打仗的确有自己的一套,但是他自己将苍生毫不放在眼里,哪又称得上是圣人呢?

或许作为大臣,他给清朝做出的贡献是不小,但是这些功绩却都是累累白骨组合起来的,后世自有后世的评说,是功是过,还得自己去分析。


所以啊,我们在读到一个历史人物的,或者听闻一件事的时候,不要人云亦云,要自己充分了解过之后,才能对事物有一个深刻的、属于自己的认知。

就像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的“晚清四大名臣”一样

人生在世,谁是非黑即白?好坏都是留给后人自己去评价的,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不盲目随大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就可以。

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四大名臣声名鹊起的背后,又都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就是晚清四大名臣的故事、传记。


这四本书,通过一个个真实具体发生事件,将晚清四大名臣的所作所为、心路历程、成长经过都详细介绍了出来,厚厚四大摞书,不管是在家里收藏,还是闲时翻阅,都是不错的选择。

这四本书79元,一本书20块钱还不到,却能让自己增长知识与格局,带来的好处是深远的、可以传输给下一代的。


如果您想购买这本书的话,点击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购买了。

YGG 晚清四大名臣传记全4册
¥79
购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5670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