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孩子很聪明,只是不用功”?这句看似正常的话,其实相当不正常

“孩子很聪明,只是不用功”?这句看似正常的话,其实相当不正常

文丨李沙沙聊育儿 (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妈妈们转发分享)


导语

“看日出必须守到拂晓”。


案例分析

小钱的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下游状态时,班主任总会对父母说:“这孩子挺聪明,就是不愿意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小钱的父母一听觉得心里有安慰,自己家孩子挺聪明,就是不专注于学习而已。

每当亲戚来自己家问题自家孩子的成绩,他们像是有了底气一样,“我家孩子呀,老师都说他非常聪明,就是不愿意搞学习,要是专注一点成绩会很好。”家长从心底里认为自家孩子很聪明,却不知真正聪明的孩子更加会去努力,“天才出于勤奋”

这句话也被小钱记在了心里,自己很聪明,所以他在学校里当考差时,他也会说:“妈妈和老师都说我很聪明,要是我专注点,绝对超上你们。”

可他从来没有认真过,这句话只是他的挡箭牌,而后他的成绩越来越差,稳稳地处在了下游,但他也时常拿“自己很聪明,只是不认真”来安慰自己。这句话到底危害了多少孩子?

一、“孩子很聪明,只是不用功”这句话的危害

1.蒙蔽家长

因为孩子在自己家长的眼中,总是特别的,家长看孩子会不自觉地加上一层滤镜,几乎没有一个家长不认为我家的孩子很有天赋很特别。

一开始家长就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孩子,如果再有这句话出现,家长会把自己家的孩子看得更为“神化”,这么多人都说她很聪明,只是不用功而已,也不用很逼着他学,到某一个时间段他肯定会自己发觉,反正他聪明,学起来也不是难事。

2.孩子产生惰性

小朵就是因为,家长和父母经常说“小朵人非常聪明,就是不太用功”,她从心底里觉得自己很聪明,所以越来越开始不专注于学习,玩时间开始越来越多,她对学习产生了惰性。到后面她的成绩也越来越差,后面只考上了一所普高。

这句话也是一剂麻醉药,能麻痹孩子的心,“懒惰等于将人活埋”。所以家长存在哪些教育误区呢?

二、家长存在的教育误区

1.孩子只需课上多留意,课下勤学习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需要课上多多留意 课下去努力就好了,但殊不知如果孩子在课上都没有一定的自制能力和专注力,他怎么去完成课后的练习?

很多孩子都自认为很聪明,所以课上不专心听讲,听到一半就以为自己懂了,殊不知老师后面讲的才是中心,一次两次可以补起,但是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孩子就会听不懂。

所以孩子必须在课上专注认真的听讲,课下也要多多练习,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聪明”的学生。

2.孩子不用功,只批评不引导

在孩子不用功的时候,家长只是一味地去批评,这样只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之心,家长要通过一些方法去提高孩子的学习主动性,也要引导孩子进行正确的学习。那么我们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呢?

三、家长应该怎么做?

1.夸孩子努力而不夸聪明

家长要让孩子从心底里知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才是一个人的最高品格。

很多家长认为聪明就是孩子的天赋,比较有“面子”,因为没有一个家长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是个笨孩子,“努力”在很多家长看来是笨孩子的形容词,因为他天生不“聪明”。

所以家长要对孩子的教育有正确的方法,夸努力而不夸聪明,这会让孩子更好地前进。

2.肯定孩子努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很多孩子因为太看重结果,所以对学习丧失兴趣,小平在五六年级时在班上都是第一第二名,但是自从上了初中,自己在班里就只能排十多名,他太看重自己的成绩,所以他对学习越来越缺乏主动性,而后越来越差。

所以家长这时候就需要肯定孩子努力的过程,让他知道努力的过程也是一种收获,结果并不是那么重要,“自己的敌人永远是自己”,告诉他你已经很棒了,下次一定要努力比这次好。

​3.以身作则,一起努力

父母也应该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努力,制定不同的计划,让孩子学会坚持和努力,从而不断地超越自己。让孩子能够在过程中体会到“才气就是长期不懈地坚持”。

总结

父母要知道,想让孩子有所成就,有所作为必须坚持努力,不是依靠所谓的天赋异禀,不然再有天赋的孩子,都会和仲永一样“泯然众人矣”。所以家长学会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也愿各位家长能与孩子们一起进步和成长。


育儿我们是认真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3910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