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古代骑兵作为一种珍贵的兵种,如何对战术的实施起重要作用呢?

古代骑兵作为一种珍贵的兵种,如何对战术的实施起重要作用呢?

之前在看《权力的游戏》第八季,终于到了与异鬼对决的时刻。大战拉开,人类所率领的一大波骑兵开始冲锋陷阵,然而不超过一分钟,骑兵全体覆没。

网友们都看呆了,啥情况这是?这么珍贵的骑兵,一上来就送掉了?后面还怎么打?到底懂不懂骑兵的战术?于是,网友们纷纷吐槽权游编剧无能,吐槽权游烂尾。

怨不得网友们吐槽,在古代战争中,骑兵作为一种珍贵的兵种,往往是需要跟一些战术的实施紧密结合,把骑兵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而不是像权游这样,一上场就没头没脑地送死。那么,在战争中,骑兵是如何对战术的实施起到重要作用的呢?


骑兵为什么那么重要?

春秋战国时期,王室式微,诸侯拥兵自立,战争频发。一开始的时候,人们打仗以车战为主,兵车的数量成为衡量一支军队是否强大的标志。后来步兵慢慢加入战争中,车兵并重,少量的骑兵出现在了各国的军队中,增加了战术的多样性。到了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各国之间的战争愈发激烈频繁,随着战争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各国对于战术的灵活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骑兵作为一种独立的兵种,开始在历史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骑兵的兴起对我国的军事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骑兵的出现,使许多不寻常的战术战略得以实现,如奇袭、闪击、追击、救援、迂回、包围、退却和劫粮道。熟悉中国的战争历史的朋友,对于以上这些名词应该都不陌生。而战术之所以能够实施,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骑兵的。



骑兵有着灵敏快捷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他们克服了复杂地形的限制,避免了雨雪天气的影响,帮助了他们拉长战线、扩大战争空间。可以说,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诞生,与骑兵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骑兵在古代战争所表现出来的机动性和流动性,没有一个兵种可以与之匹敌,它从多维度、多层面推动了战术的发展,对战争影响极大,这也是为什么古代中国在军事上那么重视骑兵的原因。

骑兵使许多战术得以实施

前面说到骑兵的出现,使许多战术得以深化和实施,下面我们分别来讲一讲骑兵对各种战术的重要作用。

  • 奇袭,简单而言就是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而闪击则是以突然袭击的方式一招制敌,这两者在含义和形式上的意思大概都是相同的。

奇袭和闪击有着共同的特点:快速、出奇、集中,这三个因素结合起来,足够给敌人致命一击。在此说明一下,奇袭和闪击并不是骑兵独有的,早在车兵时代,这种战略便早已实践过。然而战车体积巨大、过于笨重,步兵又太过显眼、速度较慢,这两种兵种都不能满足奇袭和闪击的要求。骑兵完美地融合了车兵的优点,又撇开了车兵的不足,战马迅猛、耐力又强,不似战车行动不便,容易暴露行踪;而骑在马身上的军人避免了步行疲惫,却仍保留了作战的精力和敏捷的思绪。骑兵极大地提高了这两种运动战的效率,沉重打击了敌人。我国的战争历史上,把奇袭与闪击这两个战术运用合理得当,在战场上往往攻无不胜。



北魏孝昌三年,高欢率军出战,为了轻松将敌人一网打尽,他想出了两个办法,一个是路上不要烧火做饭,以免动静太大引起敌军的注意;另一个是利用骑兵行军快的特点日夜赶路,减少行程时间。高欢仅用了四天时间就到达目的地,趁着夜黑风高,攻进城楼,杀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唐朝时期,突厥屡次进犯,这个民族的人打仗凶猛,却不善防范,名将李靖利用了这个弱点,选择一个雾茫茫的晚上,率领少量骑兵奇袭了突厥可汗,并大获成功。这种行程漫长的战役,如果没有依靠骑兵的迅速敏锐,是很难取胜的。

  • 追击,就是追赶逃跑的敌人。追击有许多种方式,可以从敌军的侧方进行追击,也可以从敌军的后方进行追击,怎样进行有效的追击,要看将军的安排。

其中,追击的工具是至关重要的。在追击的过程中,如果用战车或者步兵追击,可能会引起敌方强烈的反抗。要知道,这些战败者之所以要逃,就是为了想要活命,只要有一线生机,只要有活下来的可能,他们就会奋力逃跑。既然逃跑跟反抗都可能会死,那倒不如尽最大的力去反击,所以搞不好还会出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说“穷寇莫追”的原因。因此,骑兵是最好的追击工具,骑兵的特点能够有效助力追击的战术,快速地追上逃兵。

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率骑兵追击宋金刚,一天走了两百余里,途径多个地方,没有停歇过。最后宋金刚实在是受不了李世民和他的骑兵军队没日没夜地追赶,陷入了窘境。元朝时的大将速不台也曾率领骑兵追击忽都的残余势力,他巧妙运用了一兵多马的战术,并下令无论忽都跑到哪都要把他抓回来。速不台的骑兵军队克服了种种地形困难,跨过高山和沙漠,追了几千公里,终于拿下忽都。李世民和速不台都是利用了马匹的耐力和迅速,针对战况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将敌人歼灭。如果没有骑兵,那么追击这个战术也没法完成。


  • 紧急救援在战争中是相当紧要的一个环节。在战争中,如果前线战士们的粮食不足或者在战场上处于弱势,这时候就需要别人来救援。

而救援最关键的两点,一是时间,二是速度。时间就是生命,速度就是金钱,战场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地方,哪怕你的救援只迟到了一点点,也会让许多士兵们死于非命。这种关键时刻,骑兵又派上用场了,战马速度快,可以日行千里,并且它的耐力强,不畏疲劳

辽朝曾派兵将河东名将周德威包围在幽州,正当周德威深感城破人亡、盼望援军的危急时刻,李嗣源率领几千骑兵,突破了辽军的阻截,救出了周德威。崇祯年间,皇太极带领其军队绕开了袁崇焕布下的重重防线,直逼京师。袁崇焕得知此消息,连夜率骑兵前往北京驰援。袁崇焕及其军队不吃不喝、马不停蹄地赶往北京,在经过几次激烈的战斗后,终于将后金军队打败,守卫了首都。如果没有骑兵,战争中的救援不可能如此及时而迅速。

  • 迂回包围的战术在古代军事史上也落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迂回包围战术,要求军队从敌方的双侧或者前后方进行埋伏包围,以求达到切断敌军后援、将敌军困于包围圈中的目的。

这个战术看似天衣无缝,实际上却有一个缺点,因为需要绕道包围,所以行军路程远。对于传统的步兵而言,为了攻击敌军而长途行军,会极大地消耗战士的体力,没有获胜的优势,因此距离越长,步兵的压力就会越重。而对于骑兵而言,长途跋涉的行军并不难,依靠战马的脚力与耐力,骑兵的可以进行几十里到几百里,甚至典型的骑兵可以数千里行进。基本不用担心从迂回战术所导致的路程问题



西汉时期,霍去病就带领过八百骑兵,从匈奴的背后进行包抄,斩下了敌军首领的祖父,并且俘虏了匈奴的高官。忽必烈也曾率骑兵从西南方面进攻,迂回六千多公里,包围了整个南宋。倘若没有骑兵,霍去病不会以少胜多战胜匈奴,南宋也不会那么快走向灭亡。

  • 骑兵也是截粮道当仁不让的兵种。

粮食运输往往关系着整个军队的输赢。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孙子曾经分析过骑兵的功能,其中一条便是,“拦阻敌军的粮食,断绝敌军的道路。”另一条是,“烧毁敌人的物资,使敌人的库存空出来。”后来人都将孙子的这两句话付诸实践,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曹操,他最拿手的功夫就是截粮道。然而截粮道可不容易,首先需要一批身手敏捷的士兵,经过长时间的奔驰,冒着极大的危险进入到敌军的仓库中,拿走粮草或者将其焚烧,动作一定要快,最后还得敏捷撤退。骑兵完全符合以上的条件,是截粮道当仁不让的兵种。

七国之乱时,太尉周勃派出骑兵包围住吴楚联军,断了联军的粮道,由于粮道被截,粮草自然也无法送到,吴楚联军的士兵们饿得头昏眼花,周勃趁此机会反攻,大获全胜。官渡之战是一场典型的以少胜多战役,曹操之所以能凭借微薄的兵力战胜袁绍,实际上他是出了一步狠招——烧了袁绍的粮草。当袁绍的士兵看到粮草被烧时,一时间人心惶惶,最后惨败。



  • 退却指的是在敌军进攻之时,为了保住军力而向别的地方撤退。在退却的时候,敌军可以乘胜追击,也可采用迂回的战术。

总而言之,在战争中退却,有着相当大的风险,迅速是退却的主要条件。骑兵又派上了用场,它可以在短时间内长距离地后退,远离敌方的追击与埋伏。快速退却以后,骑兵可以找一个地方先休息、训练,等待更好的作战时机。北方民族善战,也善驯马,因此他们的骑兵速度是非常快的,隋朝的名将宇文弼就曾感叹过,“突厥的骑兵在进攻的时候速度快得像一条疾飞的箭,退却的时候又快得像一根断了线的弦,实在是难追。”骑兵在退却时除了有迅速这个优点外,他们还能够“有聚有散”,比如说他们可以分成好几只小队伍退却,让敌军捉摸不透踪迹,如果一小部队不幸被俘,也不至于全军覆没,大部分军队实力还是能得以保存。而且,马的合群性强,在退却分散后,他们能够很快找到其他部队。

曹操大战张绣时,曹操的坐骑被射中好几箭,导致无法前进,在曹操即将被俘虏的关头,他的长子曹昂让曹操坐上他的战马先逃走,而曹昂由于没有马,被退却的军队远远甩在后面,最终死了。芒山之战后期,北魏高欢军败,坐骑也被人射死,正当他面临西魏追赶而手足无措时,他的部下将自己的马送予高欢,高欢骑上马后赶紧逃走,保住了性命。如果没有战马坐骑,曹操与高欢肯定没办法成功退却。

结语

古时候,人们没有先进的技术去制造更有杀伤力的兵器,只能利用战马的迅猛敏捷来打战,以此为基础使得许多战术能够深化和实施,这都得赖于骑兵这个兵种。骑兵的不断改革与战术的发展相辅相成,骑兵的出现使得战术实施,增加了胜利的机会,也扩大了战争的规模和增加了战争的频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3142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