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参考锐科激光招股说明书,年报及相关研报,创鑫激光招股说明书撰写而成,分析偏颇之处,望大家多多指正(提前透露下结论,暂不适宜建仓或加仓此股)。
关于锐科激光的第一篇分析文章,主要初步“定性”锐科激光及对比同行IPG与创鑫激光。
先看张图,年后北向资金大幅加仓(虽然可能是伪港资):
从2019年12月31日的占流通股比3.49%增持至2020年3月20日的8.76%,持股市值为7.50亿。
第一步,先定性,看所处行业及公司地位:
锐科激光主营光纤激光器。
全球激光器行业的空间:
图片来源:光大证券
图片来源:光大证券
2018年中国光纤激光器市场规模(含进口)82亿元以上,约占全球市场规模45%:
图片来源:光大证券
锐科激光在光纤激光器领域为国内第二梯队龙头(第一梯队为国外巨头IPG),公司所处产业链:
图片来源:华西证券
简化版:
图片来源:招股说明书
国内公司收入增长的逻辑:存量激光器的替代(如替代CO2,固体激光器等),国产化替代,新应用场景带来的增量(如新能源车,5G等)。
图片来源:华西证券
在行业中,锐科激光的地位(对比同行的IPG及创鑫):
与IPG技术对比:
锐科单模2kw,多模20kw;
IPG单模20kw,多模500kw。
技术差距还比较大。
与IPG中国的营收对比(未对比IPG全球):
IPG中国区2017-2019占IPG营收比为:44%,43%,37%,其中,大族激光2017-2019占IPG的收入比分别为:13%,12%,9%:
截图来源:IPG 2019q4经营情况表
IPG 2019各地区营收占比:
截图来源:IPG 2019q4经营情况表
按2019年12月31日汇率1美元 = 6.981人民币算,2019年IPG中国区收入为34.34亿元(较2018年下滑21.8%),锐科激光2019年收入为20.14亿元,光从收入来对比,锐科激光2019年收入为IPG中国的58.65%,较2018年及2019Q3有明显提升。
图片来源:华西证券
简单而言,技术上双方仍有较大差距,营收上,光对比中国区营收,虽然可能部分因为大族激光对IPG的收入贡献减弱,导致IPG中国区营收占比降低,锐科激光相比IPG中国的营收差距在缩小,从2015年的占比14.15%提升到2019年的58.65%。
与创鑫激光技术对比:
锐科单模2kw,多模20kw;
创鑫单模4kw,多模25kw。
创鑫招股说明书上关于单模,多模的描述:
光看功率的话,可能会觉得创鑫的技术能力更强。
但对比一下毛利率及人员构成,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
创鑫激光关于连续光纤激光器毛利率的说明:
毛利率低于锐科激光,主要因为创鑫一开始重心在脉冲光纤激光器,而锐科激光在连续光纤激光器产品开发上取得突破,获得先发优势。
脉冲光纤激光器与连续光纤激光器的对比:
截图来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6212402554447039&wfr=spider&for=pc
公司员工结构对比:
创鑫激光:研发人员14.84%,销售人员14.33%
锐科激光2018年末情况(另有3名千人计划人才):研发人员21.71%,销售人员2.98%
创鑫激光关于销售费用的说明:
也深入客户的客户,即终端客户解决售后问题?
这是比较奇怪的,原本解决自己客户问题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解决客户的客户那些问题?是不是变相说明规模化制造出来的产品,部分存在瑕疵需要自己去解决?
其他情况对比:
创鑫激光注销无锡创鑫,将业务转移至苏州创鑫:
而锐科激光2019年底公告增加无锡生产线据点(原IPO募投项目增加无锡据点):
双方募投项目产能对比: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公司公告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公司公告
从产能投向的话,连续光纤激光器方面,锐科侧重于1000-2000w,创鑫侧重于2000-4000w(直接发力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方面,锐科侧重于200-3000w,创鑫侧重于1000-1500w。
关于大功率激光器这个问题,锐科激光曾在互动平台上回答过:
往后竞争情况如何,看双方新增产能投产及销售情况了。
在2019年12月份的一则公告中,锐科激光调整中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投产时间说明如下:
募集资金近期主要投银行理财,应该与激光器价格战有关,先缓缓项目建设期,待局势明朗后再上马项目。而脉冲及连续光纤激光器并未调整时间,仍为2020年6月投产,个人猜测,因受疫情影响,可能会延缓至2020年9月。
2020年3月23日,锐科一则公告提到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总额为6.71亿元:
如果从公司毛利率,人员结构及产能卡位而言,锐科激光相对创鑫激光更占优势,今年需重点留意锐科激光新增产能的销售情况。
锐科激光所处的激光器行业虽处于行业成长期,但目前国内市场处于价格战状态。创鑫激光上市后,代表国内光纤激光器先进水平的三家公司(锐科,创鑫,杰普特)就均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新增的产能,能逐步替代IPG较低功率的市场份额,并且通过价格战让利,为国内的光纤激光器普及提供契机。
因为价格战,锐科2019年虽然营收同比增长37.78%,但净利润同比下滑24.68%,IPG下滑更为严重,营收同比下降9.95%,净利润同比下降55.39%(数据来源:锐科业绩快报,IPG q4运营情况表)。
从定性(成长性,持续性,确定性)来看,目前锐科激光的经营策略是先占市场份额,通过加大材料自制来降低成本。就目前这行业形势而言,价格战何时结束不确定,也即未来一两年,很有可能维持增收不增利甚至减利的情况,锐科激光业绩短期内不具有成长性,但符合公司发展战略。也即目前不是一只成长股,往后业绩的持续性,确定性也无从谈起。
三性不过关,为什么还要研究这票?
往后章节再分析。
原创不易,欢迎点在看跟转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22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