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丝
栏目|考研调剂
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线千呼万唤不出来,“国家线”一不小心成了网络热搜词,这足以见得考生们的焦虑了。
是的,这样的事情搁在任何人身上都是焦虑万分。冷丝提醒,各位考生稍安勿躁,该来的终究会来,无论是国家线,还是自划线,已经快来了!再说了,这段时间,各位考生也不要闲着,也不可能闲着,要做很多的事情,比如预调剂登记,有关复试的复习备考等等。
自划线和国家线虽然没有出来,各大高校内部考研调剂系统却开放了,预调剂登记早就开始了,这对于那些考分不是很高需要调剂的考生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情。
这么多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大多数高校依靠调剂招生才能完成任务,而申请调剂复试资格并取得复试成功,对调剂生来绝非易事。
冷丝今天给大家分享往年有关调剂的三个案例,一个案例的主角带有“赌一把”的心理,虽然一波三折,最后赌成功了;一个案例是完全失败的结果;还有一个案例,主角算是中规中矩的考上吧,调剂过程非常顺利,最终如愿上岸。
不过,先要把话说清楚,这些都是人家的成功经验,而考研有很强的个人特征,你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判断。
先来说说第一个案例,姑且把案例的主角叫做刘同学吧!
刘同学报考的是上海的一所高校,他本人就读于南京的一所211高校,之所以选择去上海读研,是因为希望在那里就业。他初试的分数还是很高的,但非常遗憾的是,仅两分的差距没有入围第一志愿高校的复试。
刘同学非常着急,请自己的老师联系第一志愿高校相近专业的导师,并提交了简历,导师对他的印象很好,表示可以接受复试,让刘同学按照程序填写调剂申请。同时,导师非常明确地说,不能只能参加一个学校的复试,他没办法做保证。
刘同学当然按照事先的预案,立即联系了北京一所高校,很快接到了复试通知并参加了复试,一切都非常顺利。这所高校其实很不错,负责联系的老师通知他予以录取,并让他三天内给予回复并在网上完成确定程序。刘同学心有不甘,他特别想去上海读研,到了第三天晚上,他思前想后决定赌一把,放弃北京的高校,等待上海的高校最后通知。非常幸运的是,刘同学真的等到了上海这所高校的复试通知,如愿被录取。
第二个调剂案例的主角是秦同学,也是一名男生,他的初试分数超过国家线25分,但也需要调剂,他精心挑选了8所高校,最后决定了3所高校——与目前就读的高校相差无几,只是地理位置偏了一点点。但是,所有高校都没有回复,他一直不死心,多次通过电话联系,无奈都被占线。这个时候,好几个同学劝他赶紧重新申请调剂,不要错过了黄金期。
秦同学虽然心目中还有5所目标高校,但一直觉得有点亏,不想再降格以求了,总觉得自己实力还行,初试的成绩其实就远低于之前的预估分。
就这样在焦虑不安中过了10天,3所高校最终都没有回复,公布的复试名单也没有他的名字。一切都已经晚了,黄金时间已经过去,秦同学感到能调剂的学校数量实在太少,他几乎没有能够从感情上接受的学校,最后只能放弃本次调剂机会。
第三个案例的主人公与第二个案例的主人公截然相反,这是一名女生,本来考研也就是想弄个文凭,同时提升自己,她并不担心就业。这位李同学挺有意思,思想很开明,性格也很开朗,初试过了国家线,高兴了一阵子,后来没能够进入第一志愿的复试线,心情虽然有点不高兴,她也没有怨天尤人,立马着手调剂工作。
因为要求不高,她在征求父母的意见后,选择了一所非常有把握的高校,该校实力与他现在就读的高校差了很多,但离自己家所在城市较近。后面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虽然有点遗憾,但是,李同学觉得省去了很多麻烦。
最重要的是,她的好心情一直没有受到影响。冷丝觉得这个参考案例还是很有意思的,也值得借鉴——人要容易满足,不要要求太高!
冷丝在这里列举的三个案例,仅供各位2020年考研学子参考,还是那句话,别人的经验不一定适合你,自己的事情还是需要你自己当家作主,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最后,祝福各位考生考研复试顺利,金榜题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01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