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大家都过了一个忐忑而期待的时期。忐忑所有人的安危,期待抗疫的最终胜利。因为疫情,一声令下,14亿国人居家防护,拥有千万人口的武汉一夜间封城,企业停工停产,学校停课停学。
83岁的钟南山院士不顾高龄之躯,义无反顾地选择逆行,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在高铁上稍作休息的钟老看疼了14亿国人的心。
72岁的李兰娟院士坐着绿皮火车,毅然决然地冲向最前线,每天只能休息三个小时。
还有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一线工作人员和数不胜数的志愿者不顾自身安危,冲向抗疫最前线。
终于,抗疫工作取得了很明显的胜利,但是,所有人没有欢呼的喜悦,只有更加用心、更加珍惜这份得来不易,因为所有人都明白,这种胜利付出过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大多数人都在很用心,很努力地跟着规则走,因为这样不但是为自己负责,也是为别人负责。
而这时,一位“跑步女”火遍网络,“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位“跑步女”就是澳籍女华人梁某,她在本该居家隔离的时间里,“轻装简行”去跑步,在大家都不会轻易出门,出门也会口罩加身的时期,她倒是让自己显得很“独特”。
“轻装简行”出去跑步,不戴口罩,还不听工作人员的劝告,更加让人不敢相信的是,她居然显示出“泼皮无赖”的风格。还大呼“骚扰”、“救命”,并扬言找领导举报。
看到这段视频的时候,真心特别气愤,她凭什么觉得她自己“很特殊”?她以为自己是谁?
带着这份很气愤的心情翻看了这位“跑步女”的履历。有点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她算是一枚妥妥的“学霸”。
1992年考入华南理工大学,作为985的学校,在全国也是很有名号的。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后。工作了一段时间的她,就去了澳大利亚最大、最有声望的昆士兰大学,就读的是信息系统专业。
昆士兰大学在多个大学排行榜中均排名世界前五十,是一所享誉全球的高等科研学府。她毕业后,曾供职罗氏、阿斯利康、辉瑞等多家知名外资药企,2019年9月加入拜耳制药,成为一名主管。
翻来翻去,都能看出,这是一份漂亮的履历,可是“学霸”光环环绕的她,做出的事真是一点都不漂亮。
真是“学霸”又如何?她连最基础的规则意识都没有。
规则意识,是指是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
而她把自己凌驾于规则意识之上,结果一失足成千古恨。这段视频一出现,单位容不下没有规则意识的她,并且被依法注销工作类居留许可,限期撤离。
这种类型的人虽然被光环加持的会是父母的骄傲,但是,不尊重别人,不尊重自己,不尊重很多人付出许多,甚至是牺牲生命换来的宁静。缺了这种规则意识的人是不是书白读了,这样做会不会让父母从骄傲到惭愧,惭愧给孩子从小少了规则意识的培养。
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孩子从幼儿时期就要开始注重引导的:
坚定地执行规则
对孩子从小的规则意识的培养,其实不只是对孩子的培养,更是对大人的一种鞭策和自律的约束。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父母自己夸夸其谈,告诉孩子规则意识有多重要。
自己却懒散自由,毫不在意规则意识,或者当孩子一哭二闹三闹腾的时候,父母便“缴械投降”,将规则搁置一边,这对于孩子的规则意识培养来说,不只不会前进,还会后退。
当父母准备开始引导孩子培养规则意识的时候,就要努力去克服遇到的阻力,坚定地执行。
给孩子清晰的规则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他最深刻的是形象思维而不是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imaginalthinking)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他的思维有具体形象性。
比如你说:
“宝贝,垃圾一定不能乱丢,要放进垃圾箱里。”
对于这件很具体的事情来说,孩子就会很明白,这就是很清晰的规则。而抽象思维就不一样了。
抽象思维所属现代词,指的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
比如父母告诉孩子:
“宝贝,你千万不能跟着坏人走,明白吗?”
这时孩子就开始天马行空的推理了:
长得凶神恶煞的是坏人?
牙尖嘴利的是坏人?
还是口蜜腹剑的是坏人?
这种规则对孩子来说一点也不清晰,他没有办法去执行,但如果父母说:
“所有陌生人,不认识的人,你都不能跟着走……”
就清晰明白很多了。
马克·李维在《偷影子的人》中写道:
“规则,是立足世界的经验值。”
家庭教育,最核心的应该是规则意识的教育。给孩子及时输入“规则意识”,才是对他们最负责的保护。如果没有这种最基础的“规则意识”,即使成了“学霸”,也终究无法掩饰自己在这方面教育的缺失。
今日话题:对于梁某从“学霸”到“跑步女”你怎么看?
(文中图片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点儿妈妈,是一个二胎妈妈,左手育娃,右手执笔。用学习和思考的态度,努力走在做一个好妈妈的路上,喜欢我的朋友可以关注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95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