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前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老先生的发言在网上火了。
他说:有必要,就疫情来一场全国启蒙。
教育启蒙也并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它还包涵很多个方面,爱,品德以及人的终极归宿——死亡。
我想,教育这件事,是每个人一生的修行。
什么样的孩子能成才?这是全天下父母都想知道的答案。
足够聪明吗?非也,优秀的孩子,往往都是这样长大的。
1、文理兼修,以博取胜
选文科还是学理科?不同时代的风气很不一样。往前推20年,那时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大家一窝蜂选理科,而最近十来年,流行"文科生治国",于是文科又成了香饽饽。
一个真正能成大器的人,不仅是一个文科或者理工科的专才,更应该是一个文理兼修的通才。
2、酷爱读书,立学以读书为本
但凡智力超常的少年,生理发育都比较超前,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酷爱读书,读书就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北宋欧阳修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四处借书供他抄书,通过自学成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大文豪,他曾说:"立身以学习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因此,一个厌学的人,不爱书、不爱读书和不会读书的人是不可能成才的。
3、善于自学,
人类文明的传承就是从自学开始的,就大学而言,必将由现在的课堂讲授再回归到自学的将来。因此,一个没有很强自学动力和能力的人,是不可能成为杰出的人才的。
自学是建立在高度自觉的基础上,有些人有天生的自学能力,而大部分人需要开发和引导。
人的自学能力生来不同,有的人专注力更好,更能对一件事物产生持久的兴趣,他们未来成才的可能性就会更高。
4、悟性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开启智慧的根本途径
其实是一个人的灵性,就是他能不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而举一反三,获得更深刻的认知。
悟性这东西,父母教不了,可以鼓励孩子多思考、多研究,为他创造更加安静和专注的环境,帮他的聪明才智找到用武之地。
大多数具备以上三点的孩子,在悟性方面要比同龄孩子强,这并不是孩子的悟强,而是他的知识储量,远大于其他孩子。
这样长大的孩子无论聪明与否,他的成就也不会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92145.html